李根發煙煙,也拉了一把椅子在旁邊坐下,端起煨在火坑旁的一個大搪瓷茶缸,遞給江曉白:“你喝茶。”

江曉白接過,很燙。

放在一旁的地上,道:“我一會兒再喝。”

發煙、遞茶,農村來客的寒暄才算結束,幾人圍著火坑閒話家常。

江曉白道:“李哥,你們今年殺年豬殺得蠻早的呀!”

李根笑笑:“是比往年早了幾天,反正是要殺的,正好今年沒得糧食餵豬了,就提前殺了。”

江曉白抬頭看了看,道:“殺的一個吧,那夠吃嗎?”

李根道:“差不多吧,以前都沒得年豬殺,還是這幾年才有的,知足了。”

江曉白點頭,其實這年代家家戶戶都差不多,問道:“殺了多少斤?”

李根道:“有110斤左右。”

“喲,那還不小!”江曉白稱讚道。

八十年代初期可不像後世,後世的時候一頭年豬殺兩三百斤很正常,甚至四百多斤的也有。

但在七八十年代,豬長得慢,年豬能殺一百斤以上都是大豬了,人們往往還會炫耀,感到榮耀。

李根道:“你們那邊還沒殺年豬吧?”

江曉白道:“應該還沒有,估計還要過半個月左右才開始。”

通常來說,越是高山,殺年豬越早。

因為天氣冷了,豬草都打不到,一般就不會喂太久。

土城比青州的海拔高,殺年豬相對較早,而青州屬於二高山,一般要在陽曆的12月中旬才開始殺年豬。

這些家常,不是農村的人根本談不出來。

李根道:“老弟家餵了幾頭年豬?”

江曉白道:“我家今年餵了四五頭吧!”

家裡餵豬的事,他從來沒管過,都是江海洋和王秀菊在管,他甚至都沒有去豬圈看過,還真不知道餵了幾頭年豬。

只是往年江海洋和王秀菊都喂四五頭豬,一般十月會賣幾頭,殺年豬也只殺一頭。

不過今年家裡不缺錢了,就沒賣過豬,喂的豬應該都能殺。

李大牛聽了江曉白的話一樂:“小江啊,看你也不是在家裡主事的人,不然哪裡連年豬有幾頭都不知道。”

江曉白尷尬的笑了笑:“都是爸媽在管,我家務做的比較少。”

李大牛呵呵一笑:“那你是享福的人。”

幾人就這般拉著家常,過不多久,羅秀麗起身道:“江兄弟,你坐會兒,我去做飯先。”

江曉白這時才想起一事,道:“嫂子,駱縣長知道我今天來你家,他說中午的時候他也會來,你多準備兩個人的飯。”

李大牛聽了,不敢置信的道:“駱縣長……也要來?”

跟江曉白打交道他還沒什麼,哪怕江曉白看起來很有錢,但也跟他一樣都是平頭老百姓。可駱縣長不一樣,那是當官的,跟他不是一個階層的。

特別是駱長生還是縣長,在往年那就是縣太爺啊。

而他曾在舊社會生活過,兒時和青年時的認知已經刻入骨子裡,如今哪怕建國已經三十多年了,有些觀念還是改變不過來,頓時有些不自在了。

羅秀麗也有些忐忑,目光看向李根:“駱縣長要來,那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