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藍星和火星之間的轉移軌道長達5億公里,登陸火星和登陸月球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因此相對好的外部條件對於發射計劃非常重要。
探測火星的視窗期是大概26個月。每隔26個月,火星和地球會有一次親密接觸,此時兩者的距離是最近的。
當然,實際上會提前幾個月發射,然後一邊飛行,一邊等火星追上來……
上一個火星視窗期是2029年3月,當時霍克島、米國、東國等國,都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不過大部分都是繞火探測器,並沒有登陸火星,而米國、東國等國之前發射登陸的火星車,如今也都因為火星多雨的氣候,出現了裝置故障,徹底失聯了。
下一個火星視窗期是2031年5月,所有國家都在等待這個機會,這一次,是史無前例的火星探測高峰,全球有102個國家參與,當然大部分也就是出錢湊個熱鬧。
真正具備探測能力的,始終只有那麼幾個……
而且,大部分也都只是繞火探測器和無人登陸。
畢竟到目前為止,獨立登月的國家也不過3個,再加一個西洲航天局,獨立登上藍衛二的國家也不過6個,再加一個西洲航天局。
短短26個視窗期,載人登陸火星這個高難度的任務,一般國家是不敢嘗試的。
目前有計劃的,只有霍克島和米國,當然,他們背後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米國作為時代的霸主,共從支持者手裡獲得了上千億米刀的預算,更有無數世界頂尖的企業通力合作。
很顯然,他們對於第一個登陸火星,志在必得。
他們打算將5個人,送上火星,其中包括一名黑人,一名女性,一名變性人,一名同性愛好者。
與此同時,他們還打算發射20多個繞火探測器和12個火星車,顯然是想要全面探索火星。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全力”的米國吧。
確實,自從米國重返月球之後,獲得鉅額資金的他們,真的進步很快,他們的月球基地也初步建成。
不過,跟霍克島的月球基地比起來,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含量,都差遠了。
凡事就怕對比,尤其是霍克島的月球“高達”,可以說讓米國顏面盡失,米國的月球基地人員,遇見霍克島的“高達”就繞著走,以免當初的名場面再次發生……
另外一方面,霍克島在藍衛二的快速進展,也讓世界瞠目結舌。
由於藍衛二被潮汐鎖定,而霍克島的火箭發射基地又在藍衛二的背面,所以不管是肉眼,還是望遠鏡都是看不到的,但是他們在藍衛二正面建立了一個採礦場,卻可以透過望遠鏡能看到……
試想一下,你拿望遠鏡看月亮,看到月亮上有“人”在挖礦,你是怎麼的感覺。
很多天文愛好者能拿望遠鏡看一整天……
另外,多個國家的藍衛二探測器,都成功拍攝到了霍克島在藍衛二背面的活動,在這些持續性的照片中,顯示霍克島的火箭發射基地已經基本建成……
霍克島官方也宣佈,以後霍克島的月球或者火星探索,都會以藍衛二發射基地為中轉站,由於藍衛二的引力極小,能夠以更少的燃料,產生更大的速度……
不但能大大節約太空探索的成本,也能大大縮短探測器旅行的時間!
不過這其中技術難度和細節,也是相當高的,有很多人懷疑霍克島能不能在下一口火星視窗期做到,畢竟這是第一次使用藍衛二中轉……
霍克島目前,已經透過藍衛二中轉,成功發射了多次月球登陸器,包括無人登陸和載人登陸……
大大提高了藍星與月球之間的運輸效率,一次能夠運輸的物資,能夠達到3000噸,還能一次性將最多120個宇航員同時送到月球基地……
可以說,藍星與月球之間的運輸成本,已經降低了幾十倍……
也正因如此,霍克島的月球基地獲得了更多的藍星物資支援,規模越來越大,功能也越來越齊全,在獲得大量藍星機器裝置支援之後,已經初步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
如今,霍克島月球基地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了1180人,大部分都是研究人員和技術工人,這現在在霍克島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職業,通常會簽訂兩年的合同,補償220萬鎊。
基本上幹兩年,就可以躺平一輩子了。
而且回藍星之後,這段履歷也是一項非常的加分項,不管是找工作,還是做學術,都能獲得更好的待遇。
簡直就是鍍金。
不過這份工作的要求也比較高,沒有理工科碩士畢業,五六年的相關專業工作經驗,就不要做夢了。
基地的月球車或者大大小小的機器人,數量更是達到了5.2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