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橢圓小球藻(第1/2頁)
章節報錯
藍星與月球的距離,基本是恆定不變的。
而火星和藍星的距離,則完全不一樣,火星的離藍星最近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里,而最遠的時候,足有4億公里。
這個週期是26個月,也就是2年2個月。
所以跟探月不一樣,探火是有視窗期的,也就是等到火星離藍星最近的時候,當然,實際上會打一個提前量,讓探測器飛一會兒,等火星的到來……
每一次火星視窗期,有能力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都會有一些動作,不然的話,你就得等2年多。
最近的一次探火視窗期,是2029年初,當時火星劇變還沒有發生,所以米國、東國、露西亞、南因聯邦等國以及西洲航天局都沒有什麼大動作,只是發射了一些普通的繞月探測器,只有霍克島悄無聲息的發射了一艘載貨飛船。
經過漫長的旅行,到9月份的時候,這些新發射的探測器都到位了,除了南因聯邦的探測器失聯了,其他探測器都正常。
霍克島的載貨飛船也成功登陸了火星,這艘載貨飛船攜帶了一輛臺1.2噸重的火星車公爵七號,以及五臺自帶螺旋槳的只有220千克的火星車公爵八號。
還有472種植物或者植物種子,一些細菌和真菌,還有一些化學肥料!
它降落在火星淵海南側邊緣的一座島嶼上,拍攝到了一組煙雨茫茫的畫面傳回藍星。
這座島嶼原本是一處臺地,因淵海的不斷擴張,變成了一座島嶼,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
這個面積還會縮小,因為淵海的海平面還在不斷上升,最終它的面積會只剩800平方公里左右,大概和星婆國差不多,至少前期,這個面積是完全夠用了。
這個島嶼,被霍克島方面命名為新霍克島。
他們有意將這個島嶼,作為火星基地的開始,一方面是因為此地位於火星未來最大海洋淵海之中,氣候溫和溼潤,溫差會比較小,非常適合藍星生物生存。
另一方面,是該島距離大陸也不遠,以後可以透過橋樑的方式,與大陸相連。
首先,他們要做的是,看看火星現在的情況,能種點什麼作物。
實際上,藍星早有科學家模擬過在月球土壤中進行種植,結果失敗了。“月球土壤”似乎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它是一些極其細小、鋒利的磨蝕性岩石,刺穿了作物的根部。
因為月球沒有大氣,也沒有水流,月壤壓根不存在風化的可能。
但火星不一樣,火星是有大氣層的,曾經也有液態水甚至河流的存在,在模擬火星的土壤上,農作物的種植成功了。這些土壤由藍星上的火山岩碎石製成——將碎石顆粒分為不同的大小,並按與火星土壤相同的比例進行混合(火星土壤資料來自各國火星探測器的資料分析)。他們用“火星土壤”種植了10種農作物,包括大豆、梨麥、水芹、芝麻和西紅柿等。
當然,這只是模擬的“火星土壤”,跟真正的“火星土壤”還是有區別的。
而且火星上現在的大氣構成,與藍星也完全不同。
現在火星地表已經擁有了0.3個標準大氣壓,還在緩慢的上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佔98%以上,還有少量的氧氣,氮氣,以及水蒸氣……
在公爵七號火星車的操作下,新霍克島上出現了火星上第一塊耕地,面積只有0.8畝,在這片0.8畝的耕地上,第一批種植了48中藍星作物,包括玉米、小麥、旱稻、青稞、西紅柿、胡蘿蔔、大豆、綠豆、紅豆、花生等等等……
另外公爵七號將28種水藻等水生植物,投放到了島上的一個大約5畝左右的水坑之中。
《逆天邪神》
幾天之後,玉米發芽了,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