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新發現仍然不斷,比如NASA首先拍攝到火星雷電,西洲航天局首先拍攝到了火星彩虹,東國國家航天局拍攝了到壯觀的火星大瀑布,霍克島檢測到新形成的火星淵海海水成分,鹽分只有0.18克/升,基本可以當做是澹水了……

何瀟並沒有太關注火星上的新發現,因為他的注意力,被一顆新的太空岩石吸引了。

這顆太空岩石也是霍克島的太空望遠鏡首先發現的,被編號為372994,比之前那顆372768大了300多,這說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又新發現了300多顆太空岩石。

這些還都只是被人類發現並且確認軌道的。

這也證明了,闖入太陽系的太空岩石實在太多了,372768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只不過正常情況下,它是不會撞到火星或者其他天體的……

《仙木奇緣》

太空岩石372994也不過是眾多太空岩石中的一員,其最大直徑為60千米,質量約為700萬億噸,即便在小行星和太空岩石中也不算太大。

它的主要成分,95%是鐵鎳金屬,也不稀奇,甚至可以說很常見,比如著名的小行星靈神星最大直徑有200千米,就主要是鐵鎳組成的,而且靈神星上還有相當儲量的黃金和鉑金……

在某些民科的戴森球設計方案裡,就設想利用靈神星等鐵鎳小行星的天然金屬,來製造戴森球。

畢竟靈神星的總質量有2.5億億噸,而藍星目前一年的鋼鐵產量還不到10億噸,相當於藍星2500萬年的鋼鐵產量……

可惜運輸成本太高了,運輸成本可能是藍星生產成本的幾億倍……

太空岩石372994的質量要比靈神星小很多,為700萬億噸,只相當於藍星目前70萬年的鋼鐵產量……

何瀟之所以關注到它,是因為何瀟發現,它的軌道,透過稍微改變,就可以在將來與藍星相遇,然後被藍星捕獲,成為藍星的一顆新衛星!

這個軌道是何瀟透過霍克島科學院專門給他設計的太陽系沙盤模擬器模擬出來的。

372994原本並不會經過藍星軌道附近,它受到太陽巨大的引力作用,軌道是一個大弧形,它抵達太陽系最深的位置,是土星軌道,然後就會遠離太陽,最終飛離太陽,完全不會與藍星發生交集。

然而何瀟在模擬器中發現,只要將其執行方向稍稍偏離大約0.75度,它在軌道會經過天王星附近,受到天王星近距離強大的引力作用,它的軌跡會向太陽系內測發生偏轉,同時也會被天王星加速,偏轉之後,它的軌道又能夠與木星相遇,再受木星的強大引力作用,再一次被偏轉,最終被送到藍星的衛星軌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編的百科詞條成真了】 【】

具體是近地軌道還是中軌道還是高軌道,這個還按照何瀟的需求,進行修正。

跟藍星目前唯一的衛星月球比起來,這顆新衛星可就太小了,直徑差了60倍以上,體積差了25萬倍,質量差了10萬倍,唯一贏的大概就是密度了,畢竟主要成分是鐵鎳金屬……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這麼小,所以不會對藍星產生太大的影響,潮汐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會造成藍星環境劇變……

而且,所謂的小,是相對的,它跟天然衛星月球比是很小,但是跟人造衛星和空間站比,可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