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鈽238核電池(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太空探索中,最常使用的是太陽能電池和同位素溫差發電機,前者價格比較便宜,缺點是沒有必須依賴太陽,到了夜晚就無法使用,後者則是更理想的電力供應裝置。
同位素溫差發電機也被叫做“核電池”或“原子能電池”,原理是塞貝克效應,根據這種熱電效應,在一定溫度下,材料本身會產生電勢差,利用放射性同位素Pu238衰變過程釋放熱能,透過熱電偶轉換成電能,具有尺寸小、重量輕、效能穩定可靠、工作壽命長、環境耐受性好等特點,能為空間及各種特殊、惡劣環境條件下的高空、地面、海上和海底的自動觀察站或訊號站等提供能源。
同位素電池在米國、露西亞、東國等大國已實際應用,主要用於航天器的能源供應。
這種溫差發電器是由一些效能優異的半導體材料,如碲化鉍、碲化鉛、鍺矽合金和硒族化合物等,把許多材料串聯起來組成。另外還得有一個合適的熱源和換能器,在熱源和換能器之間形成溫差才可發電。
其實這種發電器本身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難的是生產成本,關鍵在於原料Pu238。
鈽238是鈽的同位素,銀白色金屬,熔點640°C,沸點3234°C,原子序數94,屬週期系B族,半衰期86.4年由於其衰變時只放出α射線,而且自發裂變中子很少,安全又穩定,所以才成為同位素電池最重要的核素。
但它並不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同位素,1940年末,米國科學家西博格、麥克米倫等在米國用60英寸迴旋加速器加速的16兆電子伏特氘核轟擊鈾時發現了鈽238。
現在工業用的鈽238主要是用中子輻照錼237得到的,成本極其昂貴,而且產量很低。
平均每千克的價值超過1400萬鎊……
比如米國毅力號火星車使用的鈽238核電池,總重量只有4.8千克,造價卻有7000萬鎊左右……而且米國到目前為止,總共生產的鈽238也只有幾百千克而已……
然而世人沒有察覺到的是,現在霍克島鈽238的生產成本,卻只有33萬鎊/千克!
因為他們改進了鈽238的生產技術,材料由原本核反應副產品錼237,改成了自然界中儲量比較豐富的鈾238……
至於鈾238哪裡來的,霍克島本身就有鈾礦開採,只不過目前產量不多……
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技術改進,它的詞條難度是300多萬!……
擁有這項技術之後,霍克島生產的核電池,成本只有米國的四十分之一,米國造一個核電池,霍克島能製造同樣功率的四十個,而且產量也大大提升,一個月就能產500千克……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霍克島在月球和火星等著陸探索中,可以幾乎不受黑夜的限制,長期保持穩定的供熱和供電!
是的,鈽238核電池不但能提供電能,還能直接提供供熱,因為鈽238衰變本身就會釋放出能量,用這種能量發電的話,還要損失一部分能量,直接供熱的話,更划算……
這也是霍克島敢提前搞月球基地的底氣所在,其實一直以來,對米國來說,月球基地在技術都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成本。
月球基地和空間站不一樣,它是有黑夜的,而且黑夜非常漫長,足有14.77天,這也註定了太陽能發電裝置無法穩定的為月球基地提供穩定的供電,漫漫長夜,零下一百多的溫度,如果不能提供足夠功率的電力,必然會將任何航天員凍死……
太陽能電板使用更多的鋰電池儲存電能,或者自帶氫氣氧氣等燃料氧化劑進行發電,理論上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成本卻高到無法接受,這可是月球!
由於月球比空間站所在的近地軌道距離藍星更遠,運輸成本更高,以目前米國最強火箭運載能力,一次也只能運輸3040噸,發射成本差不多是40億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