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溫一楠讀著大師兄中離的來信,師傅的音容笑貌彷彿又浮現在眼前。

溫一楠記起了三年前的一段往事。

三年前,藉著一次到西疆出公差的機會,溫一楠再次去往青崖山水蓮觀拜會了師傅。

時隔多年,溫一楠再次見到師傅的時候,發現師傅已經鬢髮斑白,蒼老了許多,不由得心中感慨萬千。

而那天,無真道長見到溫一楠,卻是喜出望外,那高興的勁頭就好像是一下子又年輕了許多。

“咦,一楠,我送你的青銅長劍為何未佩戴在身啊?”無真道長看見一楠腰間所懸之劍並非當年的那柄青銅長劍,不由納悶地問道。

“喔,師傅,那柄長劍意義重大,乃非同尋常之物,徒兒平日並不敢擅用,每日只擺放於家中正堂之上呢。” 溫一楠道。

“哈哈哈!”無真道長聽此言出,不由得大笑道:

“真有你的。那麼,我可是盼望著有朝一日,此劍能夠派上大用場呢。”

然而多年來,溫一楠在保安府中,見慣了官場險惡,大小官吏所做的事情,不是阿諛奉承,就是欺上瞞下,壓榨百姓,中飽私囊。

這三年間也實在是發生了不少的變故,而泰山腳下雪夜之中與方書雲的那一場無冕之戰,使得一向心高氣盛的溫一楠內心裡更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經此一役,溫一楠回想起師傅曾經多次教導自己何為武學之至高境界,何為心劍合一,何為以德服人,何為知戰知不戰,知勝知不勝。

對於這些,尚在年幼的一楠並未有過深刻的領會,而今,總算有了更深一層次的體會。

這也難怪,數年來,溫一楠憑一柄利劍,笑傲江湖,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對手。

然而,在那個風雪之夜,在面對方書雲的時候,溫一楠第一次感覺到了恐懼,第一次感覺到了緊張,第一次感覺到了挫敗,第一次對師傅的敦敦教誨有了深刻的領悟。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溫一楠對於以往自己引以為豪的刀光劍影、爭強好勝的江湖生涯忽而生出了厭倦之感。

保安府,孤燈下,溫一楠對著燈火沉思。他想起了方書雲關於《蘭亭序》的典故來,又記起一首宋詞道:

“我欲乘風而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天下第一是寂寞的,甘於寂寞者即為天下第一。

又是一個風雪之夜,溫一楠假意稱病,辭了公差,不知所終。

又傳聞,有河邊漁翁見溫一楠徘徊於小石頭村小南河岸,後拋劍於河,那劍穿冰而入直沒入河底。

是的,溫一楠如今又回到了小石頭村,這個偏僻而又幽靜的小小山村,與老母親相依為命,遠離世事紛爭,爾虞我詐,只每日裡早耕晚種,倒也輕鬆快活。

溫一楠輕輕放下信函,望見牆上懸掛的那一柄青銅長劍,心中暗念起三年前師傅那一句話來:“那麼,就盼望著有朝一日,此劍能夠派上大用場啦。”

“能夠派上大用場?師傅,弟子跟隨你苦學劍法,不敢稍有懈怠,而如今又派上了怎樣的大用場了呢?”溫一楠將青銅長劍摘下來拿在手中,端詳良久,輕輕搖了搖頭,又掛了上去。

臨近春節,久未登門的高唐前來拜訪舅父大人路方遠,客房落坐後,開口便問表哥、表妹可都在?

路莊主深知這表兄妹幾個自小玩在一處,兩小無猜,感情深厚,笑道:“詩揚往城裡送農貨去了,待我傳來詩瑤與你見面。”言罷,就吩咐丫鬟小倩去請小姐過來。

卻說小倩來至詩瑤的閨房,卻見小姐正望著窗前一盆冬梅發呆,書案上一方宣紙上幾行詩句墨跡未乾,詩曰:

白玉也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