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弟子傳統的修煉方法,第一階段就是修煉八卦掌這些普通的拳腳功夫,打磨身體、意志力,而不是先練氣。

等到拳腳功夫練得有一定基礎了,同時也被丟到墳地練過膽了,這才會開始接觸茅山練氣真訣,培養氣感。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練武的同時,也會研習經文,增加對於道家的瞭解。

修煉出氣感之後,那就是按部就班的修煉,練氣然後築基,一步步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

原本在靈氣逐漸枯竭之前,每一個門派這麼修煉沒什麼大問題,有一點天賦的人都能慢慢進步。

但是現在不同了,隨著靈氣逐漸消減,感悟氣感的難度成倍的提升,更不要說後面的築基了。

若不是天賦真的好一點,只怕壽元耗盡之前很多人都無法突破到築基。

因此近百年來,或多或少門派都有作出改變,比如說練氣與修武同步進行,能夠節約幾年功夫,就節約幾年。

張子魚想要改良功法,自然不會完全的摒棄茅山的體系,要不然他直接將一人之下的功法放過來就好,哪裡需要這麼麻煩?

幾番思索,張子魚將改良分為三個階段,一個修武的階段,一個是練氣的階段,一個是術法的階段。

修武方面,打磨身體自然是必須的,也是茅山弟子能夠在降妖除魔當中活下來的重要能力。

我們降妖除魔,贏了替天行道,輸了提桶跑路,兩條路總得選一條吧。

張子魚稍一琢磨,就選定好了改良的模板功法,那就是八卦掌和太極拳兩個古武拳種。

練氣階段,自不必說,是整個體系打基礎的核心,張子魚修改的功法模板就是上清練氣真訣和九陰真經。

術法方面,茅山各項術法除強大秘術外,最為離不開的就是符籙,那一張張黃符是每一個弟子使用得最多的手段,因此通天籙自然也是成為核心參照。

古武修煉的是氣血,雖然不差,但是到底和整個練氣體系有些脫節,張子魚以自己對於氣和古武感悟,打算在這個階段重一個養字。

小書亭

一方面是養氣血,一方面是養下炁的種子。

他按照自己對於古武的理解,一點點修改樁法,同時加入了練氣所需要走經絡,一步步慢慢修改。

他並不強求這個階段出現氣感,只要是在修煉氣血的同時,氣血在站樁中游走過特定的經絡,慢慢強化,自然而然就會慢慢積累下來,如同種子一樣在練氣的時候萌發。

隨著功法的不斷改良,張子魚廣修各種功法,拓寬積累的好處不斷顯現,修改的思路也是越來越清晰。

同步御物修煉的第七天,他完成了第一件修武養氣的改良。

然後進入練氣的改良,以上清練氣真訣為母本,參照九陰真經經絡執行的方式,以及老農功一人之下練炁體系,逐漸開始了改良。

既然是靈氣逐漸稀薄,那麼就要減少對於周圍靈氣的需求,更多向自身索求,一個是將真元強度稍稍降低一些,如果說原來是1那麼先降到0.8的強度,降低門檻和依賴。

雖然說稍弱一些,但是這個問題可以放在築基後自行解決,不斷打磨真氣緩緩提高就好。

思路清晰,加上他本身同修一人之下功法,內功,各自了解程度都不低,速度也是出奇的快。

15天時間,完成了與修武功法勾連,正式修改出了第二階段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