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扯這麼一段是因為今天狀態實在是太糟糕,腦袋脹痛的時候所有思緒都是雜亂無章的,想寫但注意力會不自覺的飄到其他方面,不過要完成一定量(1000的倍數)的更新,也許也是沒有更好發洩的地方,才想到寫這麼一段。

感覺能寫小說的都是比較感性、敏感的一部分人,腦袋裡總會浮現有趣的故事,我也是,父母工作的原因,自己一個人待的時間就比較長,哪怕到現在,小的時候會跟著媽媽泡在超市賣書的地方待上很久、讓她在報刊亭給我買漫畫、晚上躲在被子裡偷偷看電視,和鄰居家朋友一起出去玩,害的他踩到水坑裡,扶著他回來,被母親訓斥了一頓……

話題扯遠了,想來簡單的聊一下“別人該怎麼看你”這個問題。我當然是嗤之以鼻的,說實話,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又以一個什麼形象活在其他人嘴裡,這些對我來說不痛不癢,太陽明天還是照常東昇西落,地球離開了誰仍然自轉,私人時間是絕對自由的,可能任性,但工作結束後,我又為什麼不能放縱自己呢?框住自己又是為了什麼,為了父母的一句誇獎,為了家裡長輩的一句誇獎,為了活成“別人家的孩子”嗎?

我沒這麼高的追求。

當一件糟糕的事情已經發生,我可能追悔莫及,但不能一直活在這種情緒裡,所以我降低了期待和目標,去中衡它。青少年心理疾病多發,工作五十年的前提是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言論呢?

跟父母那輩的教育和成長環境脫不開關係。大部分人經歷了一個貧窮的年代,那個時候真的有人餓死街頭,真的有人把生下來的女孩給其他人養,真的有人小小年紀輟學去賺錢,把寶貴的讀書機會讓給弟弟妹妹,看過一本書,裡面一位女人沒有撫養能力臨終前把孩子託付給別人。

買不起肉或者幾塊錢都是好的。

他們用著狹隘、停滯的思想真心的愛著自己的子女。

他們迫切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失敗教育的受害者,他們比我們更多的活在別人的嘴裡。

當我父母跟我說起這句話的時候,我很憤怒。首先我覺得我不算差,至少比預期的好,我以為會是一位普通的學生,但幸運的比別人多經歷了許多。其次我希望父母更加心疼我一點,會知道我的不容易,但可能在他們心裡叮囑比關心更重要。

我因為玩遊戲這一點在家裡成了罪人,被唸叨了十幾年,任何場合總能拎出來說一說。

然而真實背景卻是我小學週末都自己一個人待,初中一個人,高中走讀也一個人,我總得為我無聊乏味的時間找點事做,最後選擇了遊戲,這種低階快樂。

一個人的性格跟成長曆程剝離不開,我的母親開玩笑的問過我是不是自閉症。

但其實只是比較宅,我的精神富足。

會有人好奇我會埋怨父母嗎?其實並不會,想起這些我只會覺得自己之前過的比較孤單,畢竟他們也是生活所迫,生活這個重擔壓垮了很多人。

據我瞭解,可能很多人在學校會有一段難以言喻的、痛苦時間,朋友的背叛、科任老師的不平等對待……但慶幸的是我沒有。我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也可能是神經大條,並沒有在這方面跟誰起過爭執,也許是一位和平愛好者?

任何時候發聲的更多是受害者(權益遭受迫害的一波人),冷漠的是受益者。

拋開發牢騷,按照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我希望任何一位讀者過的都好。

遊戲總有一天會玩膩,手機螢幕裡的偶像要親自去見見才知道有多好。高考是重要的分水嶺,它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不同的人脈、資源……辛苦的日子裡咬咬牙堅持下去,迎接更美好的未來,談一段陽光下春日校園裡的戀愛。

道理都懂,我就不說了,希望你們都好。

我是理科生,大學是工科專業,文筆拙劣,寫這些的時候也不想查閱一些相關資料了,寫完也才一千三百字,那我再去更兩章好了,真的扛不住了,明天還要去外地。

我的學生時代就是荒廢了許多,這是一直的遺憾。

晚安,希望你們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