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顧夫人這話,顧宛寧仿若吃了一顆定心丸。

她乖乖的待在顧夫人懷裡,就仿若幼時一樣。

女兒這模樣,讓顧夫人更加憐愛。

顧夫人說道:“離自是要離的,可也要看怎樣離。”

“你婆婆今兒早晨的時候去尋了顧宛月,狠狠替你出了一口氣,在眾人眼中這是做婆婆的典範。”

“蘇大人私底下定會囑咐蘇子陌,做出誠懇認錯的姿態來。”

“古語有云,浪子回頭金不換,你若一味要和離,在世人看來,反倒是你不懂事。”

“可分明是我家阿寧受了委屈,怎能落得這樣一個名聲呢?”

顧宛寧低頭沉思的時候,顧夫人眉眼狠厲。

沒人能在傷害了她女兒之後依舊全身而退的,她總要給蘇子陌和顧宛月一點顏色瞧瞧。

況女兒可以只圖一時意氣,就這般和離了。

但她做母親的,總要為女兒的將來考慮。

可以和離,但罵名一定要蘇子陌背。

阿寧一定要清清白白、甚至被世人所憐憫的離開蘇府。

僅僅是養外室還不夠。

“母親是說......”顧宛寧有所猜測。

顧夫人遂解釋道:“蘇夫人已經將戲臺子給搭了上來,倘若我們固執己見,反而會落人口舌,不若順勢而為。”

“他們不是要你原諒蘇子陌,不再和離嗎,那就答應他們。”

“蘇子陌到底是少年人,只瞧著這事如此輕而易舉的就解決了,只怕會不以為意,將來會惹出更大的禍事。”

“屆時蘇家又有何顏面再替他說情?”

“且蘇子陌立身不正,再想有任何功名,只怕是難上加難。”

夫妻四載,二人又是一道長大,顧宛寧心知蘇子陌內心深處的痛苦與志向。

他困於庶子的身份,不能似嫡子那般擁有蘇大人最全力的扶持以及蘇夫人母家的人脈,一心想做出一番功績來。

身為庶子,生母不給力,嫡母只將他當做籌碼,於是蘇子陌將希望寄託在仕途上,想要透過讀書改變命運。

他未必有多聰明,但從來都是刻苦的,便是因著心中憋著這一口氣。

二人成婚之初,蘇子陌剛中了秀才,去年考舉人,差了一點點名落孫山,但這很正常,蘇子陌並不氣餒,依舊準備下回再考。

然讀書之人對名聲極為重視,倘若壞了名聲,將不會再有參加科舉的資格。

倘若斷了蘇子陌的科舉之路,只怕這人會瘋魔了。

不過事實上即便是在上輩子,蘇子陌投身於晉王妃麾下,替晉王妃剷除了顧家一脈,正摩拳擦掌的準備在晉王妃的扶持下大幹一場的時候,卻被攝政王連根拔起。

他到最後也沒實現自己的志向,未曾憑藉著科舉位極人臣,可謂是害人者終害己。

但顧宛寧只會覺得是他罪有應得——似這樣心狠手辣之人,即便是做了官,也不會成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而只會鑽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