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漠北風雲:衛青府邸軍機議
章節報錯
元狩四年的春寒尚未退去,夜幕如同一塊沉重的黑色綢緞,嚴嚴實實地籠罩著長安。寒風凜冽,似無數冰刀,在街巷間肆意穿梭。衛青府邸的庭院中,樹木的枯枝在風中瑟瑟發抖,發出 “嘎吱嘎吱” 的聲響。月光清冷,宛如一層銀霜,悄然灑落在府邸的青瓦紅牆之上,為其增添了幾分肅穆與神秘。
議事廳內,燭火搖曳,昏黃的光線在牆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趙充國身姿筆挺地立於廳中,宛如一棵蒼松紮根於大地。他身著黑色勁裝,勁裝貼合身形,勾勒出他矯健的體魄。腰間佩劍,劍柄上的紋路在燭光下若隱若現,透著古樸與威嚴。久經沙場的面容飽經歲月的磨礪,刻滿了堅毅的線條,深邃的眼眸仿若夜空中閃爍的寒星,沉穩而深邃。
衛青端坐在主位上,雖未身著鎧甲,但一身華服依舊難掩其久經沙場的威嚴。他的眼神猶如鷹隼般銳利,緩緩掃過眾人,彷彿要將每個人的心思都看穿。廳內的溫度似乎因他的目光而降低了幾分。衛青沉聲道:“今我軍欲再次北擊匈奴,諸位對匈奴之勢可有見解?”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議事廳內迴盪,仿若一記重錘,敲在眾人的心間。
霍去病大步跨前,步伐堅定有力,地面似乎都因他的腳步而微微震動。他的身形矯健,年輕的臉龐充滿朝氣,那朝氣蓬勃的模樣彷彿蘊含著無盡的活力。然而,他的眼神中又帶著久經戰火洗禮的果決,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刃,鋒芒畢露。一襲紅色披風在他身後獵獵作響,仿若燃燒的火焰,彰顯著他的豪情壯志。
他的眼神中滿是豪情與急切,大聲說道:“匈奴屢犯我大漢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經我軍數次打擊,他們雖元氣大傷,但賊心不死。如今遠遁漠北,以為憑藉大漠天險就能高枕無憂。哼,在我看來,這正是我們一舉蕩平匈奴的絕佳時機!我願率精銳騎兵,輕裝上陣,長驅直入,直搗匈奴王庭,讓他們知道我大漢天威不可侵犯!” 說著,他猛地抽出腰間佩劍,劍鳴錚錚,劍身仿若一泓秋水,泛著凜冽寒光,彷彿迫不及待地要飲匈奴之血。
趙充國微微頷首,他的動作沉穩而優雅,神色平靜如水,語氣卻透著不容置疑的沉穩:“驃騎將軍所言極是,只是匈奴騎兵機動性極強,且熟悉漠北地形,不可輕敵。此次出征,我軍應兵分多路,相互策應。一路正面強攻,吸引匈奴主力;另一路迂迴包抄,斷其退路。如此,方能將匈奴合圍,聚而殲之。”
他一邊說著,一邊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廳中的地圖前。地圖上,山川河流、關隘要塞皆清晰標註。他手指修長而有力,在地圖上劃過,詳細地比劃著行軍路線,彷彿那地圖上的每一處都藏著他的戰略智慧。“此外,漠北地域廣闊,糧草補給艱難。我們必須提前規劃好補給路線,在沿途水草豐茂之處設立補給點,確保大軍後勤無憂。”
將軍乙忍不住插話道:“趙將軍,話雖如此,可分兵作戰,兵力分散,若匈奴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我們如何應對?”
趙充國神色未變,目光平靜地看向將軍乙,不緊不慢地說道:“將軍不必擔憂。分兵並非盲目分散,而是相互呼應。正面強攻之軍,裝備精良,防禦穩固,足以抵禦匈奴主力一段時間。迂迴之軍,可選擇隱蔽路線,快速穿插,待匈奴主力被吸引,再出其不意斷其後路。且我軍各部隊皆配備信鴿等通訊工具,一旦有難,可迅速求援,相互支援。”
將軍甲皺著眉頭,臉上的皺紋如溝壑般深刻,滿臉憂慮地說道:“可匈奴熟悉漠北地形,我軍深入其中,萬一遭遇埋伏,如何應對?一旦被困,糧草斷絕,後果不堪設想啊!”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顯然對深入漠北的風險深感擔憂。
趙充國神色鎮定,目光堅定如磐石,回應道:“可多派精銳斥候,在大軍前方及側翼展開偵察,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回報。行軍途中,保持高度警惕,隨時做好戰鬥準備。若遇埋伏,迅速佔據有利地形,組織防禦,等待後續部隊支援。同時,在軍中挑選善於騎射、熟悉地形計程車卒,組成先鋒小隊,提前勘察前方道路,排查隱患。如此,便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這時,霍去病略帶急切地說:“所言雖好,但太過謹慎。我軍騎兵皆是精銳,機動性遠勝匈奴。即便遭遇埋伏,也能迅速突圍,反敗為勝。依我看,速戰速決才是上策。”
趙充國微笑著看向霍去病,語氣溫和卻堅定:“驃騎將軍英勇無畏,自是無人能及。但漠北不同於以往戰場,地形複雜多變,匈奴又擅長設伏。謹慎行事,並非畏縮不前,而是為了更好地儲存實力,確保一擊即中。我們既要發揮騎兵優勢,也要規避潛在風險。”
衛青微微點頭,目光在兩人身上來回掃視,說道:“所言皆有道理。作戰既需果敢勇猛,亦要周全謀劃。此番出征,各部隊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
趙充國接著又說:“還有匈奴士兵一般體型較大,相比之下,我們的騎兵在馬背上的穩定性和發力有所不足。所以建議將我方騎兵的軟馬鞍改良為高橋馬鞍,其前後高聳的設計,能讓騎手在馬背上坐得更穩,不管是急速衝鋒,還是激烈的近身搏鬥,都不用擔心輕易跌落。另外,在馬的一側,增設一個上馬扣,能讓騎手更好地借力,腳踩在上面,上下馬發力更加自如,在操控馬匹和揮舞兵器時,能發揮出更強的力量。這樣一來,即便是傷員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也能自己上下馬,大大提升了我軍騎兵的作戰靈活性和持續戰鬥力。”
衛青聽著趙充國的講述,不時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情,心中暗自思量著作戰計劃的可行性。廳內一時陷入沉默,每個人都在腦海中仔細權衡著各種方案,彷彿都能聽到彼此緊張的心跳聲。
良久,衛青站起身來,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大聲說道:“此次北擊匈奴,關乎我大漢國運,諸位務必全力以赴。各部需緊密配合,發揮各自優勢,給匈奴以沉重打擊,保我大漢邊疆長久安寧!” 他的聲音猶如洪鐘,在議事廳內久久迴盪,充滿了令人振奮的力量。眾人齊聲應和,聲音震耳欲聾,在廳內迴盪,充滿了必勝的決心,似乎要將這凝重的氣氛徹底衝破。
第二次議事:元狩四年(前 119 年)夏 —— 臨戰定策
夏日的長安,驕陽似火,酷熱難耐。熾熱的陽光毫無遮攔地灑在大地上,彷彿要將整個城市點燃。街道上,行人寥寥,偶爾有幾個匆匆趕路的人,也都被曬得汗流浹背,腳步匆忙。衛青府邸的議事廳內,眾人圍坐,氣氛卻如同寒冬般凝重。窗外蟬鳴陣陣,此起彼伏,那尖銳的聲音卻絲毫不能緩解廳內緊張的氛圍,反而更添了幾分燥熱與不安。
衛青神色嚴肅,目光如同一把把銳利的劍,依次掃過眾人,沉聲道:“如今我軍已兵分兩路,即將出徵。出征前,再議一議具體作戰策略。驃騎將軍,你所率之軍為精銳中的精銳,此番深入漠北,直搗匈奴王庭,可有把握?” 他的眼神緊緊盯著霍去病,充滿了期待與信任。
霍去病猛地站起身來,動作迅猛而有力,彷彿蘊含著無窮的爆發力。他的臉龐被陽光曬得黝黑,猶如被塗上了一層古銅色的漆,顯得愈發堅毅。眼神卻如烈日般熾熱,彷彿能將一切困難都融化。他用力握緊拳頭,關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大聲道:“大將軍放心!我麾下皆是敢戰之士,且我軍輕裝簡從,機動性強。我打算出代郡後,迅速向漠北挺進,不與匈奴小股部隊糾纏,直奔匈奴單于主力所在。一旦遭遇,便全力出擊,以雷霆之勢將其擊潰。我軍騎兵擅長長途奔襲,可利用速度優勢,衝散匈奴陣型,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再逐一擊破。” 他說得慷慨激昂,身上的戰甲隨著他的動作發出清脆的聲響,彷彿也在為他的豪情壯志而歡呼。
趙充國沉思片刻,他微微閉上眼睛,腦海中迅速梳理著各種可能性,然後緩緩睜開眼睛,目光深邃而睿智,緩緩說道:“驃騎將軍勇猛無畏,戰術得當。不過,漠北廣袤無垠,尋找匈奴單于主力並非易事。建議在進軍途中,多與當地部落接觸,打探訊息。匈奴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各部落之間矛盾重重。我們可利用這些矛盾,分化瓦解他們,或許能獲取關鍵情報,助力驃騎將軍更快找到單于主力。此外,行軍時可攜帶一些便於交易的物資,與友善的部落進行交換,補充糧草,同時也能建立良好關係,為後續行動提供便利。” 他的聲音沉穩而富有條理,每一個字都彷彿經過深思熟慮,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
將軍丙撓了撓頭,疑惑道:“那些部落反覆無常,怎會輕易幫我們?若他們假意與我們交易,暗中卻向匈奴通風報信,豈不是壞了大事?”
趙充國微微一笑,解釋道:“將軍有所不知。匈奴常年壓榨各部落,諸多部落敢怒不敢言。我們可挑選一些深受匈奴欺壓的部落,以誠意相待,許以好處。比如,承諾擊敗匈奴後,給予他們更多的生存空間,幫助他們抵禦其他部落侵擾。而且,我們在交易時,也會安排專人暗中監視,確保不會出岔子。”
衛青微微點頭,那輕輕的動作彷彿承載著千斤的重量。他看向其他將領,目光中充滿了期許與囑託:“前將軍李廣、左將軍公孫賀、右將軍趙食其、中將軍公孫敖、後將軍曹襄,你們各率所部,務必聽從指揮,緊密配合。此次作戰,各部任務艱鉅,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他的聲音嚴肅而莊重,如同軍令如山。
李廣 “嚯” 地站起身,動作敏捷而有力,完全不像是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將。他鬚髮皆白,卻精神矍鑠,那雪白的鬚髮在燭光下閃爍著光芒,更襯出他眼神中透著的一股不服老的勁頭。他抱拳行禮,動作乾脆利落,聲如洪鐘:“大將軍,末將願為先鋒,衝鋒陷陣,殺他個匈奴片甲不留!末將在邊境與匈奴交戰多年,熟知匈奴戰法,定能為大軍開闢道路。” 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鬥志,彷彿已經置身於戰場之上。
衛青神色凝重,緩緩說道:“李將軍勇猛,我自然知曉。但此次作戰,需統籌全域性,不可貿然行事。你與趙食其將軍合兵一處,從東路迂迴,務必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配合主力作戰。東路地形複雜,多有險阻,你們需謹慎行軍,小心匈奴埋伏。” 他的語氣中既有對李廣的肯定,又有對作戰全域性的考量,讓人感受到他作為統帥的沉穩與智慧。
李廣雖心有不甘,那微微皺起的眉頭和握緊的拳頭顯示出他內心的情緒,但仍抱拳領命:“諾!” 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卻也有著軍人服從命令的堅決。
衛青再次環顧眾人,目光堅定如炬,彷彿要將這必勝的信念傳遞給每一個人:“此次出征,我軍肩負重任。勝,則可保大漢邊疆長久安寧;敗,則後果不堪設想。諸位務必謹慎行事,奮勇殺敵,凱旋而歸!” 他的聲音響徹整個議事廳,充滿了力量與決心。
諸將齊聲高呼:“願為大漢效命!” 聲音震得議事廳的門窗嗡嗡作響,在夏日的長安城中久久迴盪,彷彿向世人宣告著大漢軍隊的決心與勇氣,那聲音彷彿能衝破天際,讓整個天地都為大漢軍隊的氣勢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