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可是成名已久的儒學大師,還能被一個區區寫話本的人給難住?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兼愛非攻,乃是墨家之說。”

“愚只知道仁義,不知何為仁愛!”

羅貫中聞言也不慌,有條不紊的回答。

“所謂仁愛,即仁義和兼愛之意也。”

“我大明富有四海,子民億萬,本可自成一統,何必恃強凌弱,欺凌海外貧弱之藩國呢?”

“現在欺壓其國君,致使其有家不能回。屠戮其子民,卻又不以其罪明正典刑。”

“吾不知這樣的大明是否還有仁義之心,更不知朝中袞袞諸公是不是都化為虎豹豺狼,與畜生共舞。只知道貧弱之倭國,並未得到應有之公道,這恐怕並非是首輔之意吧?”

羅貫中這番話一出,頓時引起一片叫好聲。

這不僅僅是羅貫中一人的想法,也是大明很多讀書人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大明已經如此富有了,再去搶奪乞丐的飯碗就太過分了。

羅貫中這番連消帶打,直接將高明推到了風口浪尖。

他要是承認是自己的意思,那他就是虎豹豺狼。若是不承認,那就得唾面自乾,重新給嚴易定罪。

如果重新定罪,斬立決都是輕的,搞不好就是腰斬起步,全家流放海外。

但高明不想屈服,更不想屈服一個區區寫話本之流。

“仁義也要分對誰吧?”

“早年間倭寇襲擾我大明,屠戮我大明村落之時,可曾有人對他們說過仁義?”

“倭寇屠戮我大明商船之時,可曾有人對那些枉死的船員說過仁義?”

“現在我大明將士不過是誤殺了幾個倭國村民,就有爾等吃飽了撐的跳出來說什麼仁義,你們不覺得可笑嗎?”

“你們吃著大明百姓種出來的米,不思為大明百姓謀福,反而替仇人主持公道,你們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嗎!”

高明這番話一出,整個國子監內一片肅靜。

每一個讀書人都在思索,自己是不是錯了,為了一個不值得的國家去主持公道。

羅貫中也陷入了沉默,他猛然間想起,大明跟倭國還有一段血海深仇呢。

早年間倭寇襲擾東南沿海之地,他羅家也是深受其害,自己咋就把這茬給忘了呢?

正當羅貫中愁眉不展之時,臺下的幹仁天皇登時開口吼道。

“羅先生,倭寇跟我無關,我倭國情況跟大明不同,天皇早就不能約束地方大名了,國中軍事全都由幕府將軍負責。”

“我當天皇期間,曾多次下令禁止浪人武士出海,但沒人聽我的呀……”

“我本人對大明是非常友善的,一直反對浪人武士襲擾大明……”

羅貫中聽到這話,眼睛裡頓時充滿了希望,可還沒等他開口,就被高明給懟了回去。

“你可閉嘴吧!”

高明這話彷彿是對幹仁天皇所言,又像是對正要開口的羅貫中說的,搞得兩人都閉上了嘴巴。

“自古以來講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你既然坐在倭國之主的位置上,不能約束手下,除了證明你廢物外,什麼都證明不了!”

“既然你無法管束,那我大明替你管束一下有何不可?”

“此次事件,嚴易將軍確實有不妥之處,行事過於操切了。但嚴易將軍此舉,也是有為倭國陳綱列紀,重立規矩之意。”

“本官在這裡向諸位承諾,嚴將軍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大明外派的其他將領,也會秉承著嚴將軍的意志,繼續為倭國立規矩,讓他們知曉什麼是天朝之威,上國之怒!”

高明這話一出,非但扭轉了自己的風評,順道還將一眾年輕讀書人的血氣給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