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

隨著皇帝的御攆駛來,正陽門附近的喧器霎時歸於平靜。

本地的挑夫放下擔子,熟稔的扎進狹窄的衚衕裡躲避。

外地的商旅好奇地張望,瞻仰著皇家的威嚴,以備將來作為歸鄉的談資。

路上的行人則自發的靠邊站,為即將到來的騎士閃出一條道路。

在萬眾矚目之中,皇帝那鑲金嵌銀,體現著皇家奢華威嚴的馬車緩緩駛過。

只是跟以往不同,今天的御攆後邊跟著一個瘦弱的少年。

這少年衣著樸素,臉上佈滿淚痕和塵土,哪怕已經累的滿頭大汗,依然步履蹣跚地緊緊跟在馬車後邊。

「這孩子是誰,為啥要跟在馬車後邊?」

「咱哪知道,應該是錦衣衛在路上抓的逃犯?」

「你們外鄉人懂啥,這人可是皇孫,當年太子爺出殯的時候,俺們遠遠地看見過!」

「皇孫?」

「皇孫為啥不坐馬車?」

「這咱就不知道了,可能是他怕把馬累著?」

正在眾人竊竊私語之時,人群裡響起一個帶著哭腔的聲音。

「你們知道個甚,皇帝陛下專門命人用自己的馬車去皇陵接二皇孫進宮,二皇孫這是為了不違禮,這才堅持不坐馬車的!」

「此等忠謹仁孝,知禮懂禮之人,才是咱大明皇孫之楷模呀!」

周圍的人聽了這話無不動容,在他們眼裡朱允炆不過是個十五六的孩子,別說他生在皇家身嬌玉貴的,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做到這份上也不容易啊。

「哎呀呀,皇陵離京城少說也有二十里路哩,二皇孫就這麼一路走回來的?」

「這孩子可真懂事,不愧是皇帝老爺的孫子!」

「這算啥,俺還聽說,太子爺身後有好幾個兒子,只有二皇孫願意去墳前守孝,光是這份孝心就比其他人強了不止多少!」

周圍的百姓在聽了這話後,對朱允炆更加欽佩了。

「嘖嘖,真是仁義孝順的好孩子,皇帝老爺有福氣喲!」

「這孩子可太懂事了,懂事得讓人心疼,嗚嗚嗚……」

正當周圍的人沉浸在感動之中時,人群裡再次傳出一陣不和諧的聲音,而且帶著濃烈的陝西口音。

「懂事有啥用,還不是不招皇帝陛下待見?」

「俺聽說,二皇孫要被趕出皇太孫趕出京城了,發配到朝鮮吃鹹菜!」

「啥?」

「兄弟,你這是聽誰說的?」

「這話還用聽誰說嗎?」

「二皇孫年長,本來該他當皇太孫的,也不知朱允熥使了什麼手段,哄得皇帝陛下開心,搶了二皇孫的皇太孫之位不說,還容不下親兄弟,天天想著將親兄弟攆到天邊……」

人群中到處是這種不和諧的聲音,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瞬間被帶偏了。

「二皇孫可憐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