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就是想擺脫建文帝的宿命,哪承想老朱賞給他一個

“建文”的年號!

“孫兒請皇爺爺收回成命!”

“自古未有同時擁有兩個年號的先例!”

“哪怕您說這是給孫兒的封號也不妥,孫兒拒絕接受!”朱棣本來也想勸諫的,可他看到朱允熥也推辭,反而縮了一下,不那麼著急勸諫了。

但朱棣不出面,其他大臣也不能看著老朱鬧笑話呀。

“陛下,皇太孫說得對,自古未聞有兩個年號同時存在的先例!”自古以來真沒有嗎?

答桉是肯定有的,只不過都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比如說南北朝分裂的時候,中原同時存在幾個政權,自然也就有幾個年號。

還有唐朝中期的李隆基之子李亨,在臨危受命登基為帝,在李隆基還沒宣佈退位之時就直接就改了年號,被很多人罵為不孝。

老朱之所以萌生這麼個不靠譜的想法,主要是覺得大孫做得太多了,不賞他點啥心裡過意不去。

可這孫子已經是皇太孫了,再進一步就只能當皇帝了。老朱現在還不想退位,還想再幫著穩定幾年局勢。

因此,這才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而且這辦法也不是沒有先例,不過是給他上個尊號罷了。

其他藩王也跟著相勸,就連一向專心養生的朱棡都加入了勸諫的隊伍。

老朱見勸諫的人實在是太多,加上大孫也堅辭不受,這才尷尬的收回成命。

“既然大孫不喜,那咱就只能退位讓賢了!”老朱這話一出,讓剛剛平靜的眾人再次炸鍋。

啥意思!老皇帝這就要退位了?這樣做會不會太突然了,我們這些當臣子的完全沒有一點準備呀!

這回眾人不敢亂勸諫了,一個個都眼巴巴的盯著朱允熥。畢竟老皇帝年歲在這兒擺著,只要不出意外,將來大明皇帝寶座遲早是皇太孫的。

如果現在勸諫陛下,惹惱了心急想上位的皇太孫,他們可要吃不了兜著走!

朱棡為首的一干藩王也傻眼了,朱棡本能地覺得這事不妥。現在大明不說內憂外患吧,但日子遠稱不上太平。

若是老爺子這時候退位,還指不定有多少人跳出來鬧事呢。但還沒等他開口相勸,老四、老六、老七就齊刷刷跳出來反對了。

“請父皇收回成命!”

“父皇春秋鼎盛,何來退位一說?”

“再加上皇太孫尚且年幼,如何承擔大明的萬鈞重擔?”

“請父皇為天下計,為大明計,再操勞幾十年……”朱允熥從大象上趴下去,單膝跪在老朱所騎的大象前邊。

“皇爺爺,皇叔們說得對,您身子骨那麼硬朗,上個月還給我生了個小王叔呢,咋能老想著退位養老呢?”

“您這麼做,別說列祖列宗不答應,就是天下那些貪官也不答應呀!”

“您還是手執刑罰之劍,替孫兒再當幾年門神吧!”老朱對於幾個兒子的話根本不當回事,他只在意朱允熥的態度。

現在見朱允熥這樣說,老朱頗為無奈的抱怨道。

“咱算看出來了,你個逆孫就是讓咱替你唱黑臉的!”朱允熥聞言嘿嘿一笑。

“那沒辦法,誰讓您老本來就黑呢,嘿嘿嘿……”老朱是真想退位了,一來是體力跟不上,二來是覺得大孫做得不錯,想躲到幕後觀察幾年。

可現在見大孫沒有上位的心思,他也就只能繼續硬著頭皮多幹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