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內。

經過幾天的沉寂,御史言官們終於發難了。

張斌第一個站出來,向皇帝陛下上書。

「陛下,臣張斌彈劾文華殿佞臣解奎十大罪狀!」

「其一,蠱惑皇太孫,罔顧國體,參與商賈之事!」

「其二,與民爭利!」

「其三,其人在國子監學習之際,不思用心讀書,竟然倒買倒賣,行商賈之事……」

「其四,妖言惑眾……」

「其五,公然開辦銀行掠奪民財……」

「其六……」

……

在張斌念著自己東拼西湊的十大罪狀之時,老朱只是靜靜地看著對方。

算這小子識相,知道把咱大孫給刨出去,否則咱就只能把他發配到邊遠之地了。

陳宗理等人聽到張斌的彈劾奏疏,也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次都察院做得不錯,知道撇清皇太孫的關係了,總算是長了點腦子。

陳宗理對於皇太孫還是挺滿意的,只是覺得皇太孫做事太急切,而且對他們這些官員太不尊重了。

不論是證券交易所,還是銀行這等要害部門,都不能這麼隨隨便便就開辦。最起碼,得先跟他們商量一下,尊重一下他們的意見。

交易所這東西就不說了,銀行可是直接鑄造錢幣了。

這事不跟他們戶部打聲招呼,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因此,他也希望有人能敲打一下皇太孫,讓皇太孫重視下朝中的這些老人。

張斌在彈劾完解奎之後,其他御史也站了出來。

有彈劾解奎的,有彈劾高明的,還有彈劾老好人楊新爐的,認為他們身為皇太孫的師傅,並未盡到輔佐和教導皇太孫的責任,這才致使皇太孫行差踏錯。

因此,他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

這件事也是朝中大佬默許的。

現在皇太孫根基已穩,先不說老皇帝對皇太孫的寵幸,單說藍玉明明打了勝仗,依然蹲在邊境整修城池,整軍備戰,不肯請求班師回京,這裡邊就有不小的貓膩。

有藍玉和常升在大同蹲著,別說他們這些文官了,就是老皇帝想廢皇太孫都得掂量掂量。

搞不好他前腳剛廢,大同那邊立馬就起兵造反。

基於以上種種,全體文官一致認為皇太孫堅不可摧,誰都不能動搖其地位。

既然皇太孫是鐵打的屁股,那就只能從他的先生身上著手了。

比如說,給皇太孫換掉幾個先生,換成他們文官的人。

這種事在以前是有先例的。

朱元璋在冊封皇太子之時,曾經讓李善長等人擔任太子府屬官,輔佐皇太子。

現在他們所求的就是這件事,希望皇帝陛下讓京中六部尚書、九卿、文官領袖衍聖公擔任皇太孫的師傅,從而影響未來皇帝的執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