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心不在焉地聽著底下官員的彙報,腦子裡卻在想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增加國庫收入。

事實上,這並不是個秘密。

滿朝文武都知道大明缺錢,皇帝陛下缺錢。

基於此,黃子澄在草擬考題之時,才會將“賺錢”的題目加進去。

朱元璋果然上套,看到這個題目就挪不動眼珠了,一下子就指定了這個題目。

不過,朱元璋可從未指望過大本堂裡那群混賬能寫出什麼有用的東西,朱允熥的文章純粹是意外之喜。

“陛下?”

“啊?”

老朱聽到工部侍郎的聲音,腦子立馬清明。

“你剛剛說啥?”

“陛下,微臣剛剛說皇陵修葺,中都營造都需要錢,是不是要暫停一項……”

老朱聽到工部侍郎的回答,略微思索了下,將大孫之前提出的建議說了一遍。

“邵永善,之前有人跟咱建議,讓咱將官辦作坊交由民間經營,朝廷只需固定比例抽成即可,你覺得此法是否可行?”

邵永善聞言眉頭一皺,這事他聽工部尚書秦逵說過,這提議分明是吳王殿下所提,而且已經被秦尚書懟了回去,陛下為何又舊事重提?

“陛下,此法看上去確實可行。”

“可依微臣看來,此法有幾個弊端。”

“首先是官辦作坊裝置陳舊,匠人懶惰,只是簡單地讓民間管理,似乎很難奏效。”

“其次是質量如何保證呢?”

“現在作坊歸於官府管理,工匠還偷奸耍滑,一旦讓他們自己經營,那豈不是打造出來的兵器、農具更沒法用了?”

“而且兵器生產,事關江山社稷安危,如何防止匠人私自打造,以及控制兵器的流向,都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

“以工部現有的官員數量來看,根本就管不過來……”

朱元璋聽到這兒就不想再聽了,因為邵永善這是擺明了不贊成此事,再聽下去也無非是各種推託和藉口而已。

但朱元璋卻非常想做這事,一來是確實可行,二來也確實沒別的辦法搞錢了。

不管是提議加印寶鈔,還是提高商稅之類的建議,無不弊病重重。

雖然朱元璋不懂後世的市場經濟規律,但他以一個普通農人的樸素認知來看,也知道寶鈔不能亂印。再印下去,那東西就真成擦屁股紙了。

老朱又聽了一會兒邵永善的抱怨,隨即對著邊上的秦德順悄悄說道。

“去大本堂一趟,把咱大孫和他的三個師父叫來。”

“諾!”

朱元璋吩咐完這句話,再看向下邊的官員時,嘴角就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了。

他當然知道這些官員反對的是什麼,如果這建議是朱允炆所提,或者是其他文官所提,那他們肯定舉雙手贊成。

現在他們如此反對,只因為提這個建議的人不對。

老朱想到這裡不由心生感慨,感慨自家的傻孫子,已經稀裡糊塗地捲入儲君之爭了。

只是這事確實不能怪那孩子,主要還是自己從沒給過那孩子一句準話,讓那孩子心生誤會了。

哼哼!

既然你們看不起咱大孫,那就讓你們見識見識咱大孫新拜的三個師父!

老朱這想法多多少少有點炫耀的成分,炫耀他們皇家面子大,炫耀他大孫本事大。

不多時,朱允熥懷揣著忐忑的心上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