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北與魏然,將孫義等人攔在帳外,不準靠近。

這自然是方覺的意思。

“利州營居然如此目無軍紀,孫義瀆職,罪不可恕!”方覺冷怒自語。

程傑候在一旁,沒有接話,也是笑得很無奈。

他知道,利州營要倒黴了,只需要方覺一封密信回京,孫義與他的部將都會被查處。

至少是個瀆職,降職削俸在所難免。

不過倒也沒什麼可同情的,自古以來軍中綱紀為重,孫義治軍疏忽至此,可見他是過於懈怠了。

“大將軍,真要將他們都斥回嗎?”程傑還是問了一下。

軍中主簿在一旁記錄,他不會做任何建議,像個史官一樣只對歷史真相負責,不對是非黑白負責。

今日的事情太大,以至於這位主簿現在還在奮筆疾書,要寫個清楚明白,不像是平時記錄軍令那樣草率幾筆了事。

此事一定有後續,到時候這都是證據憑藉,他自然要認真書寫。

方覺瞥了這位主簿一眼,見他本子上所書盡數吻合事實,倒也沒有要求他做任何修飾。

“利州營不服軍紀,到了戰場上是會出大事的,不能讓他們成為大軍的隱患,屆時害了我們所有人。”方覺態度很堅決。

“可……”

程傑有些擔憂,還是說道:“可是大將軍,萬一他們非不走,或是鬧出譁變,那您就算佔理也會被御史彈劾的。”

就像是魏然。

何安暗中引導軍中譁變,再讓魏然提前收繳兵器,導致北涼軍侵入時無力反擊。

這件事情,魏然沒做錯,但朝廷還是會斥責他,甚至降罪。

因為軍中有任何變故,主將主帥都必然是首責,否則誰會嚴謹治軍,都懈怠了。

同理,今日利州營若譁變,不論起因為何,方覺都會被朝廷問責。

“利州營的武官自負,但士卒卻不會跟隨他們,哪個當兵的願意打仗的,還不是軍令所迫。”

相比于軍功而言,這個時代的百姓過得沒那麼慘,士兵並非是十分迫切希望得到軍功,不惜用性命去換。

還沒到那時候。

任何時代都是,文官比武將好戰,將官比士兵好戰。

為什麼?

因為死的不是他們,是下層將士,他們高高在上還可以得到功勞,何樂而不為之?

“倒也是這個道理,可我還有一層擔心,若是利州營狼子野心,在我們深入北涼後截斷我們的退路……那……”

程傑最擔心的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