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封建皇朝,皇帝都絕不會是一言可以決天下。

除非是開國皇帝,在馬背上贏得了江山,餘威猶在。

其他歷代君王,哪個不是受到各方牽制?

就算是蕭平矽,在如此大動干戈的事情上,內閣與文官集團也不會允許他胡作非為。

動用這麼多人力物力,還要消耗大量錢財,將來若是搞不出個一二三來,那就完全是砸水裡了。

國庫,可沒那麼多錢糧,可以讓皇帝瞎搞。

“臣戶部尚書燕攬風,有本啟奏……”燕攬風出班,遞出手中奏本。

王豐立刻下去捧了上來,遞到了皇帝的案頭上。

這話題頓時一轉,讓皇帝的尷尬局面,得以緩解。

不過蕭平矽開啟奏章一看,便皺起眉頭,白了那燕攬風一眼。

“陛下,甘州、肅州、酈州,秋後大旱,多數農田最後收穫寥寥,三州知府的奏報昨日才到,臣以為當務之急應當是開倉賑災……”

燕攬風沒有附議,但這個奏章一出,皇帝也沒理由勞民傷財了。

你看,那三州旱災來了,說不定要餓死多少人,你好意思不賑災,把錢糧拿去搞一個新奇玩意兒?

諸葛青山見狀,立刻道:“陛下,戶部所言,才是江山大事,社稷根本……內閣以為,應當儘快賑災,免得災民四起,又是一場慘劇啊。”

朝中武官,卻都是心思活泛起來。

每逢大災,必然有大量災民,吃不上飯就會造反……那麼軍功就來了。

誰去鎮壓剷除這些暴民,就可以攢一份軍功,閒散在京的武官一個個都想動了。

“三州災情,自是刻不容緩,應當立即平災,安撫百姓削減當地賦稅……”

蕭平矽熟練地說道,大夏國太大了,每年都得有幾處乾旱,幾處水澇,賑災是早有章程的事情。

“陛下聖明,百姓之福也!”秦時益見皇帝這樣說了,也就不再多說什麼,退回御史臺官員中。

原以為事情,就這樣作罷了,缺不料蕭平矽道:

“但是火槍局,還是要搞的。”

“陛下……”

“先由戶部與工部牽頭,懸劍司與禁軍負責安保,事關新式軍械,涉及江山穩固,不容懈怠!”蕭平矽聲壓眾人。

戶部尚書燕攬風,當即哭訴:“陛下,戶部沒多餘的錢糧啦!”

“是啊陛下,戶部要防備各方災情,每年都捉襟見肘呢。”諸葛青山也道。

倒也不是,非不讓皇帝幹事,而是確實比較窮。

在商業不發達的年代,靠著賦稅收上來的那點錢糧,每年基建都不夠花費,何況還要賑災。

其實大夏國還算好,地處中原地帶,只要不是特大災害,每年也餓不死多少人。

當然,百姓永遠不可能富足。

可是與其他國家,動輒餓殍遍地比起來,大夏已經是夢中之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