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份也不用還。”又有人開口道,“往年我家日子難過的時候,你們家也是盡力幫忙,如今就那麼一點糧食,不用放在心上。”

“還有我,我家的糧食也不用還,原本也沒多少糧食。”

有好幾名婦人走了出來,紛紛嚷嚷著不用還糧。

“她們不要我要!”張氏連忙出聲說道,“我看你們都是瘋了,好好的糧食不要,去養一個撿來的......”

張氏正要說出“賠錢貨”三個字,卻見李如蘭正陰森森的盯著自己。

想起之前的狠話,嚇得她連忙噤聲。

有人看不下去張氏的那副做派,開口嗆道:“張嫂,我記得上半年沈家二哥獵到一隻野豬,還給你家送了兩斤野豬肉,怎麼現在人家日子難過了,你一點都不知道幫一幫,真是沒良心!”

“那是送給我婆母的,又不是送給我的。”張氏滿不在乎的說道,“我可沒吃到那野豬肉,跟我有什麼關係。”

“諸位不必多說了。”沈正文從懷裡摸出一張紙,“張嫂,現在就把你家的糧食拿回去吧。還有其他人想要回糧食的,也都請過來些,我這裡有清單,誰家出了糧食多少記得清清楚楚,保證不會短了你們的。”

其實一開始他就沒想過白要人家的糧食,所以這張捐糧清單他特意找里正要了過來,想著日後加倍還給大家。

如今這樣也好,讓他看清楚哪些是人哪些是鬼。

將來打交道的時候,也好區別對待。

話音剛落,又有兩名婦人走了出來。

沈正文不再多說,當即找來秤桿一分不少的把米糧還給了那三名婦人。

那三名婦人拿到糧食就大搖大擺的走了,屋子裡剩下的婦人望著她們三人的背影紛紛搖頭。

“如蘭,你也別生氣。”周嫂安慰道,“不用理會那幾個眼皮子淺的,再不濟還有咱們幾個。等你家糧食吃完了,我再給你送一些。”

“是啊!”有人應和道,“咱們都是一個什的,自然應當互幫互助,誰也不能保證自家以後沒個大事小事的。那幾個現在為了一點米糧就這副模樣,有本事將來別求他人幫忙。”

景國鄉村管理制度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裡、十里一亭、十亭一鄉,有伍長、什長和里正等各司其職。

里正為沈老二家籌糧,並不是每家每戶都去了,只是去了與沈正文關係較好的八九戶人家。

又寒暄了幾句後,那幾名婦人也離開了。

看著她們離去的背影,沈正文心有感慨道:“錦上添花常有,雪中送炭難得。他們的情義,我定會記在心中。”

“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心理負擔,這本就是你平日裡種下的果。”李如蘭笑著拿起一隻有些舊的撥浪鼓塞到小念念手裡,這是周嫂送過來給小念念玩的,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帶了一些家裡孩子用不上的小東西。

“正是因為你平日裡對大家真心相待,所以他們也願意對我們解囊相助。將來他們若有什麼需要,我們再傾力相助就是了。”

小念念隨意撥弄著手中的撥浪鼓,眨巴眨巴眼睛,暗暗記下了爹爹和孃親的話。

接下來的幾天,小念念再次展示了自己驚人的飯量。

沈家人從一開始的目瞪口呆,到逐漸習慣,再到現在的淡然處之。

自從小念念出現後,他們已經見過太多的不可能,如今他們已經沒什麼不能接受的了。

與此同時,桃李村的乾旱越來越嚴重,許多口井都已經打不出水。

田地都已龜裂,生出一道道裂紋,田地裡為數不多的時令蔬菜都在枯死的邊緣。

那些原本已經在桃李村落腳的難民,心裡都生出了離去之意。

沈老二家也不例外,井裡只剩下了一點水,沈正文總是愁眉緊鎖,望井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