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乾清宮(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倒退到三天半前,卻說那司禮監掌印太監呂坤在看過了那冊《凡人修仙記》,卻是離開了司禮監衙門,直往紫禁城深處某處宮殿行去。
乾清宮。
這是大康最高權利者,景泰帝的寢宮。
不過這處寢宮,雖然還叫這個名字,但是他的佈局、結構都發生了改變,很像是一座道觀。
此時時間正是正午時分。
呂坤來到了殿外,見有一些道士在這座宮殿進進出出,他也已經習慣了這些道士在皇帝寢宮的存在,皆是幫助皇帝煉丹、成仙的。
當今陛下,景泰帝,在民間又有另一個稱呼,就是:道君皇帝。
已經二十年未曾上朝了。
但奇怪的是,這位景泰皇帝,卻是一直牢牢把控著朝廷的大權,尤其是財政大權。
無它,總要拿錢來修仙、練道吧?
別以為修仙不花錢,光煉丹的單方中,各種奇珍,數不勝數,即便是一個帝國的最高掌舵者,也是堪堪相對支撐下來的。
畢竟帝國國庫,還要輸濟全國兩京一十三省,哪裡有鬧災荒了,哪裡地震了等等,各種賑濟,還要河道的修繕、官員俸祿的發補……
總之,如今大康帝國,現在情況也不怎麼好,北方一些省份可謂年年災荒,更北方的遊牧部落,特別是東北的兀真人已經崛起,卻是年年犯邊,這也是個財政窟窿。
反正最後到皇帝手中的錢,充入皇帝私庫內帑的,卻也已寥寥無幾。
但是道君皇帝要煉丹修道啊,於是為了更快獲取更多錢財,皇帝便給了司禮監更多的權柄。
本來司禮監只是輔助皇帝處理內政的內廷班子,但是這位道君皇帝為了錢,他不信任外朝的內閣,因為那些文臣們,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和皇帝對著幹。
所謂的邀直賺名,士大夫頂撞皇帝,都成了那人能儘快在士林中名聲大噪的法寶一類了。
這些士大夫,宣揚的是名留青史,實際上不知道有多少的男盜女娼!
但道君皇帝卻也沒辦法,想要正正經經的從國庫中掏錢,那國庫可是掌握在文臣的手裡,在戶部,文臣有的是辦法讓皇帝吃閉門羹。
皇帝也很無奈,總不能和天下讀書人過不去,不然,誰來管這麼偌大的國家?
更何況,自己想遺臭萬年嗎?那青史可是掌握在讀書人手裡!
於是這些種種原因,就使得皇帝想繞過內閣管錢,那就是隻有培植自己的勢力,讓他們再去搞錢。
那最忠於自己的,放眼所看,肯定就是自己身邊的這些內臣了,畢竟純出於皇帝的家奴,任由皇帝任殺任剮的,也只有放權給他們給自己搞錢,自己才會放心。
於是,就以司禮監的名義,派出了許多的內臣,在省一級有省的鎮守太監;也大幅度的給司禮監漲權,基本武將、武官體系等都是歸司禮監管了,這等於皇帝也握住了兵權,所以才敢大肆搞錢,甚至觸碰了那些士大夫們的利益。
當然,說起兵權,大康朝又有祖制到現在是以文御武,比如文臣們掌管的兵部,就可以有調兵權,也就是文人也抓到了兵權。
但皇帝一心要管錢,這已是一地雞毛,這些文臣又不是真不怕死,也不敢真的把皇帝逼急了,畢竟皇帝有大義名分,總歸兵權,也是人家皇家的,這沒的說。
於是皇帝為了搞錢,大肆給司禮監漲權,甚至可以和內閣的權利相比的了。
於是,人們也都習慣了稱呼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司禮監的一把手)為內相。
皇帝派太監們在全國各地搞錢,名目就很多了,比如開礦,要繳礦捐,過朝廷的一些路段(主要指繁華路段),要繳過路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