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她的懷疑太過明顯,徐廣宣哈哈笑了一聲,“我沒騙你,當初不過是我不在意罷了。莫說易知府,就是他爹,老夫也不懼。”

這般篤定的模樣,叫穆惜文吃了一驚。

“聽說高平徐氏曾有一個嫡系族人辭官別家,雲遊四海,在每一個地方停留幾年後就會離去,繼續前往下一個地方。

很多人認為他離經叛道,也有人認為他自在隨心,過上了許多人嚮往的閒雲野鶴的日子。”

靜默中,魏子隱清冷的聲音突兀響起。

他說著,轉頭看向徐廣宣,唇上略過一絲微笑,“尚遠兄,你認為呢?”

穆惜文的嘴緩緩張大,目瞪口呆地“看向”“其貌不揚”的徐廣宣。

“哈哈,老夫認為人生在世就當隨心隨性、無拘無束,當不負這人世美景。”徐廣宣摸了摸美髯,絲毫沒有馬甲被扒的窘迫。

“大哥,你是高平徐氏族人?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大魏五大世家之一的徐氏?”

“對。”徐廣宣從容點頭,雲淡風輕道,“那泰安府的知府不過是一個支系族人罷了,不足為據。”

穆惜文興奮地一拍手,“那他肯定不敢惹你哇!天呢,那我豈不是能在易知府面前橫著走?”

誇張的話語惹得徐廣宣又暢笑起來,“橫著走可能不行,老夫畢竟辭官多年,也許多年沒有回家省親了。不過倒是可以不用擔心易知府會使絆子,老夫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穆惜文連連點頭,衝他豎起大拇指,“掃地僧竟是我大哥。”

她壓根抑制不住內心的雀躍,抱大腿的感覺原來這麼好。

“大哥,既然你這麼有背景,那小妹我再和你商量一個賺錢的法子如何?”

“哦?”徐官宣頗感興趣地一展扇子,“請說。”

“這次《洪澇災害防治一覽》圖書的傳播,你不覺得很有侷限嗎?這麼好的一本書,目前只在保寧府和泰安府極其鄰近州府傳播,就算是在保寧府,也是洪澇發生過後好幾天才流傳開。

這種資訊傳播速度太慢了,很多時候都會錯過‘新聞的最佳時效性’。甚至因為路途遙遠,很多資訊經過傳播會發生變異,最後傳達的時候可能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徐廣宣和魏子隱兩人都被穆惜文的話吸引,認真地看著她。

“所以,我想置辦一個‘報刊’!”

“報刊?”徐廣宣若有所思。

“對,就是類似在一張紙上分出不同的板塊,一部分用來刊登國家重要的公文、佈告、律令;一部分可以拜託各地的大儒將他們的代表作刊登在上面供世人傳閱、鑑賞;一部分可以召集學子投稿,選擇有深度、有文學素養的文章;另外一部分則可以記錄一些稗史趣聞。

這樣,想關注國家大事的可以買我們的報紙;想拜讀大儒文集的可以買我們的報紙;想了解有哪些冉冉升起的文學新秀的可以買我們的報紙;單純想讀一讀話本小說、看一看民間趣聞的,也可以買我們的報紙。”

徐廣宣的眼眸越來越亮,最後更是忍不住拊掌稱讚起來:“妙!妙!阿文,你腦袋裡一天天哪來的這麼多奇思妙想?”

穆惜文靦腆一笑,“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罷了。怎麼樣大哥?如果我們能在全國各地都開一個這種報刊,像《洪澇災害防治一覽》這本書,一經發售就能傳遍整個大魏,這樣其他地方在面臨洪澇危機時,就能有所防範,不會再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失了。”

她還有一個作用沒說,那就是如果真的在全國各地都開辦這種報刊,那她很快就能掌握全國各地的資訊。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資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魏子隱和徐廣宣不知想到這一層沒有,但他們都十分默契地沒有提到這一茬。

穆惜文乘勝追擊:“報刊最初的總部可以選定為善林書肆,這個,有效的資源利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