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核心是太陽,一旦太陽出現了異常,輕則人類損失慘重,重則則是太陽系內的人類被團滅。

三號生態圈有月球的四分之一個大小,其和太陽大小的對比完全就是籃球和芝麻的對比。

雖說兩者之間的大小懸殊很大,但三號生態圈進入太陽要是引起了連鎖反應,那對人類來說絕對是災難。

範曉明見左大軍這麼說,點了點頭說:「這個在設計三號生態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也就是這個原因,三號生態圈的大小被控制在四分之一個月球的大小,根據相關的研究,三號生態圈墜入太陽後是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的,至於連鎖反應,發生的可能性有,但不會太大,再有,將三號生態圈推入太陽那是最後的手段,正常情況下是不會這麼做的。」

就這半年的時間,對太陽和太陽系的研究遠遠超過了過去那些年的總和。

根據研究搭建的模型知道,就三號生態圈這樣大小的東西墜入太陽,其帶來的影響不過是石子扔進水中,能激起個浪花就不錯了。

當然了,這也不是說三號生態圈墜進太陽不會帶來太陽的鉅變,只不過這樣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那怕可能很小很小,將三號生態圈推進太陽也是最後的手段。

左大軍點頭說:「這就對了,這可關係到太陽,關係到我們人類的命運,真要那麼草率的話我們人類不知道被滅幾次了。」

「放心好了,我們能夠想到的別人也能夠想到。」包奇正說道,「就像你說的,這可是太陽,誰也不會拿太陽開玩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哲幾人距離四個環形裝置的距離越來越靠近。

就在這個時候,四道光束從遠處射來,無一例外的,四道光束分別連線了四個環形裝置。

見到這一幕,一開始幾人嚇一大跳,以為這些光束是死光發射的,見四道光束打擊在環形裝置上一點反應都沒有的時候,大家都明白了過來,這是光柱工程設施所發射的光束,其是給四個環形裝置充能的。

左大軍指著四個環形裝置說:「嚇死個人,我還以為是ss防禦系統出現了故障,把這些當小行星打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

的控制,這要是漲勢不好,那就有問題了。」

在地球上,農作物的生長那就是靠天收,好不好就看天氣了,而太空農場就不同,其環境是被完全控制的,想要什麼樣的天氣就能有什麼樣的天氣。

自然,這些農作物的漲勢好了。

左大軍點點頭說:「這是太空農場的基本要求,要是這一點都做不到,那也就沒有必要搞太空農場了,不過話說回來,太空農場還是採用傳統的方式來獲取糧食,我可聽說了,不久前獲得了大的突破,可以直接用合成的方式來生產糧食了,所不定要不了幾年的時間,像這些太空農場、太空牧場啥的都能夠淘汰了。」

糧食傳統的獲取方式就是採取耕種農作物,農作物在能量和物質的作用下結出種子而這些種子就是人類需要的糧食。

這種生產方式需要大的空間,且週期相對較長,正常情況下,主糧一般都在一百天左右。

而採用合成的方式,直接就能夠實現規模化。

其直接將無機物合成為糖類、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等有機物,再透過加工合成可以成為米、麵粉、糖等所需物資。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只要有能量和資源,那就有源源不斷的糧食產出。

相對的,後者更有優勢。

畢竟後者可以工廠化合成,其週期也比前者短。

只不過前者的能量利用率高,而後者需要的能量遠遠超過了前者。

當然了,就現在這種情況,有著光柱工程,只要太陽不熄滅,那就有源源不斷的能量。

相對來說,對能量的利用率也就無所謂了。

範曉明笑著點頭說:「工廠化合成食物,這我是知道的,開始做的就是合成稻米,接著又是小麥、玉米這些,說真的,要是合成的這些能夠發芽,那就和真的沒啥區別了,可惜的是還差了一些,當然了,就現在合成的這些用來做食物完全沒有問題了。」

那些合成的米、小麥、玉米這些他可是看過的,因為九天研究中心就是參與的研究方之一。

相對於真正的米和小麥,合成的和真的已經很難做區分了。

不管是從品相還是味道,或者是營養價值、所能夠提供的能量等這些方面看,其基本沒有差別了。

要說有差別的話,那就是前者是有生命的,後者是沒有生命的。

真要說起來,在合成糖類、蛋白質、脂肪等這些有機物的時候,就知道再其基礎上合成米、小麥啥的不是問題了。

這裡的合成是從最為基礎的無機物開始的,比如說水、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這些無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