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長生笑笑說:「理論上是可以的,畢竟動植物也是物質組成的,要是我們能夠做的原子級別的製造,就能夠實現動植物的製造。」.net

左大軍一臉的驚訝,「這……還真的可以啊!如果真的實現了,那利用這樣的技術,我們製造動植物那不是隨隨便便,只要資源和能源充足,那我們還不是想製造多少就製造多少,那……那……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動植物都能像製造那些工業品一樣製造出來,這有些嚇人了。

相關的技術用在好的方面還好,要是用在壞的地方,那結果不堪設想。

真要那樣了,那這個世界還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

寧長生接著解釋說:「世界變成什麼樣我不知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關的技術遲早都會出現的,說起來,有了中微子探測裝置後,會大大的加速這方面技術的發展。」

中微子探測裝置的出現將會改變很多過去不能實現的。

要知道,過去的探測技術依靠的是電子和光子,由於電子和光子同物質的作用使得探測的效果不是那麼好。

但透過中微子探測的中微子探測裝置就不一樣的。

原子級別的探測那是輕輕鬆鬆的事,原子核級別的探測也沒有什麼難度。

最為關鍵的是,其穿透性強。

想想就能知道,有了中微子探測裝置,情況會完全不一樣了。

可以這麼說,各行各行都會因為中微子探測裝置的出現而改變,科學技術會迎來爆發式的發展。

徐正平笑著說:「是的!這是肯定的,中微子探測技術是顛覆性的技術,影響也是深遠的,說起製造動植物,就我知道的,好像人類的器官制造技術成功了。」

再過去,器官移植有著很大的需要。

那時候的器官來源那都是捐獻之類的,至於其他的來源,基本上是沒有的。

那怕是最為簡單的眼角膜都不能人工製造,就更不用說那些複雜的器官的。

當然了,這是過去。

現在不一樣了。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醫療技術已經不是過去能夠比的了。

正常情況下,透過治療後,需要移植器官的人很少很少了,這樣也是現在的醫療技術的進步才會這樣。

也就是說,現在需要移植器官的人比過去少了很多很多。

就算是那些需要移植器官的人,其器官的來源也不像過去那樣了,不再是靠其他人捐獻了。

現在的器官來源最為主要的是靠培養。

比如說,一個人的心臟需要移植,那就會提前一段時間,利用被移植者的細胞進行培養。

透過有目的的培養、誘導,使其發育成長出心臟。

這就涉及到基因的表達和培養手段了。

就這項技術,那也是不久之前才搞出來的。

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器官和移植者的器官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其不會產生免疫排斥的情況。

不像過去,異體移植的器官那怕再怎麼匹配,多少都還有一些免疫排斥的。

而採用這種方式就不會產生免疫排斥。

現在人開玩笑的說,只要腦子沒有問題,人體任何地方現在都是可以替換的。

就是這麼霸道。

在這之前,還有工業製造出來的器官,也就是人造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