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軍笑著追上範曉明的腳步,笑著說:“要不你先離開忙自己的,反正這些什麼時候都可以參觀的,最重要的人工子宮技術也都看了,後面的也就無所謂了。”這次他們過來的目的主要參觀的就是人工子宮技術,現在已經基本參觀結束了,至於後面的什麼時候參觀都是可以的。

徐正平點點頭說:“是啊!你現在就可以去國家天文臺找你物件,後天舉辦婚禮的確急了一些。”蘇哲笑笑說:“要不你先離開,後面的我回頭再陪你參觀一次。”包奇正笑著點頭,

“現在嫂子估計激動壞了,你還是早點過去的好。”範曉明尷尬的笑笑說:“那個,我物件正忙著,三個小時後才會下班,現在過去太早了一些,我們還是繼續參觀的好,這些牛犢子看不到發育完成的,羊也看不到,但兔子和老鼠是能夠看到的。”牛和羊的懷孕週期較長,相對來說兔子和老鼠的懷孕週期就要短的太多。

左大軍一臉的意外,

“啥!這裡還有兔子和老鼠,兔子我還能理解,但這老鼠算是怎麼回事?”這裡可是太空牧場,要是在太空牧場放放兔子他還能理解,畢竟兔子就算不透過人工子宮的繁殖,其自然繁殖也是快的很的,不管是兔子的皮毛還是肉也算是不錯的出產。

可老鼠就是他不能理解的。相對來說,吃兔肉的人不少,可吃老鼠肉的人那就太少了。

範曉明笑了笑解釋說:“何止兔子和老鼠,我這麼說吧!但凡草原上有的動物,這裡都會有,畢竟太空牧場模擬的是草原的環境,既然是模擬那就就要進行全面的模擬。”太空牧場模擬的是地球上草原的自然環境,從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動物等等那都是全方位的模擬,所以有兔子和老鼠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樣啊!明白了!”左大軍笑著,

“那我們走快點,我倒要看看人工子宮培養出來的兔子和老鼠和自然繁殖的有什麼不同。”

“能有什麼不同,當然是一模一樣的了。”徐正平肯定的說。範曉明笑著說:“我們接下來看的是羊的繁殖,接著才是兔子和老鼠等其他哺乳動物的繁殖,其實太空牧場人工子宮繁殖的哺乳動物還是少數,一號生態圈那才齊全,只要是地球上有的哺乳動物,不,應該說只要地球上有的動物、植物一號生態圈上都會進行研究和繁殖,比如我們長日期的老虎、獅子、大熊貓之類的。”左大軍點頭說:“這些我明白,一號生態圈模擬的可是整個地球的生態,地球上有的一號生態圈上也要有。”別看著一號生態圈小,但一號生態圈可是模擬地球整個生態的。

不只是一號生態圈,還有遠在三百公里外的二號生態圈,其同樣用來模擬整個地球上的生態的。

至於對一號生態圈和二號生態圈的研究,其實就是我們打造人類未來在宇宙空間建造生存環境所做的準備。

就比如清大正在研究的第二地球,燕大對天體的改造,這些對需要一號生態圈二號生態圈的研究資料的支援。

地球生態本就複雜,想要研究清楚是有個過程的。徐正平笑著說:“是這樣的,對於地球生態的研究道長路遠,但也架不住研究的人多啊!這可關係到人類在地球外生存環境的打造,大家都很重視的。”地球的生態那是相當的複雜,想要搞清楚地球的生態,那是要投入巨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放過去那是一點一點的研究,可現在就不同了。

資源和能源那是可以持續投入的,要是差的,那差的也是人力。雖說現在搞科研的人比起一年前搞科研的人不知道多了多少,但對於研究的需求來說還是少了。

過去那是沒有辦法,因為資源和能源的受限,且還要將大量的人力用在保障生存物資的生產上。

現在那是完全不同了。九成九的人力都從生產一線解放了出來,其中絕大多數人直接間接的參與到了科研工作中,但就算如此,這點人還是少了。

現在的情況是資源充足能源也充足,但人力那是嚴重不足。地球的生態要研究,也就意味著地球整個的執行機制都是要研究的,在加上太陽系的開發和研究,還有那些前沿技術,最後就是對太陽系外空間的研究等等。

有著太多太多的東西要研究,太多太多的專案要研究。但就是人力嚴重不足。

就現在而言,因為人力跟不上需要其嚴重限制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太陽系的開發。

要是質子聚變裝置研製成功了,也就意味著人類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就具備了星際航行的能力。

真的這時候,人力的缺口就更大了。也就是這個原因,再加上對人類發展的長遠打算,人口增加計劃也就出現了。

人口的增加不僅關係到現在的發展,也關係到人類長久的發展。範曉明點頭說:“是啊!相對過去,現在研究地球生態的人不要太多,但對於需要研究的專案,現在的這些人還是太少了,就算增加一百倍也不算多。”

“這是實話,宇宙中有太多的未知等待著我們去研究,就算人再多估計也一樣有著研究不完的專案。”徐正平笑著,

“就是這人口增加計劃,就算從現在開始,第一波能加入研究也要等十幾年後了,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話說回來,這點時間我們還是等的起來,也就十幾年後,我們的科學技術因為人數的暴增,其發展的速度多少是要提速的。”左大軍笑著說:“那是當然的,就我們下一代,不管是教育還是其他,他們肯定比我們強,至於埋沒人才也不會發生,質量加數量,就算隨著時間的推移,科研的難度越來越大,但新增的科研人力那也是個天文數字,六十年後人數就能夠達到百萬億了,保守說,其中一半人都會加入科研的工作中,五十萬億人搞科研,那是一個怎樣的情形。”就現在來說,像生產之類的重複性工作都被

“機器人”代替了,現在能做的要不是服務型崗位,要不就是科研了,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