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抱著小妹蘇美芸,一邊聽著爺爺蘇大牛講宇宙、講太陽系,一邊看著國家空間站返回飛船的直播。

他爺爺蘇大牛越說越興奮,完全沒有停下來的節奏,而返回飛船的直播進入了尾聲。

三名宇航員已經坐上醫療車離開了。

不過直播並沒有結束。

直播畫面變化,從返回飛船切換到了演播廳。

演播廳有一名女主持人和兩名專家,而背景是一片星空。

數不盡的「石頭」快速的飛過星空。

主持人和兩名專家開始詳細介紹這次危機的始末。

從最開始的探測器撞擊小行星開始說起……

初一上午,蘇哲看著直播,聽著眾人的議論度過了。

吃過午飯,蘇哲小眯了一會兒。

在下午三點的時候,他坐在膝上型電腦前仔細看著SS防禦系統取得的成果和做好的準備。

下午,他不打算外出晃了,要守在膝上型電腦前看著SS防禦系統的動作。

目前,小行星殘骸處在SS防禦系統攔截的死角區域,要到下午五點,小行星殘骸才會出現在SS防禦系統的攔截、打擊區域。

此時此刻,小行星殘骸先頭部隊,也就是第一波小行星殘骸已經飛過了月球軌道,距離地球不足十萬公里了。

這第一波小行星殘骸來自於兩顆小行星相撞後最大的直徑為三十五公里的小行星殘骸兩次解體後產生的。

而第一波小行星殘骸的撞擊點絕大多算都在美洲區域。

這第一波將會持續一刻鐘。

第一波結束一刻鐘後,緊接著是第二波小行星殘骸來襲。

第二波小行星殘骸的撞擊點基本上都在歐洲區域。

這一波的時間是半個小時。

不管是第一波還是第二波,這些小行星殘骸直徑最大的也不過五米。

一般情況下,這些小行星殘骸都會在大氣層中燒燬。

不過也會有特例,如小行星殘害中有不易燒燬的金屬,或者其他物質,這也是有可能的。

這些沒有燒燬的物質才會砸向地面,但這些砸向地面的物質體積不會太大,相對的其威脅不大。

相對以前的流星雨,這兩波小行星殘骸撞擊形成的流星雨將會非常的壯觀。

不僅整體時間持續,將會出現眾多「大流星」,單個流星持續時間長,且還會產生空爆的聲音。

特別是那些直徑接近五米的小行星殘骸,這個體積的小行星殘骸將會在更低的高度才會燒燬。

這兩波流星雨蘇哲是沒有眼福看到了,但美洲人民和歐洲人民能夠提前感受一下了。

最為關鍵的是,第一波流星雨開始時,美洲大陸正處在黑夜,第二波流星雨開始時,歐洲大陸天只有矇矇亮,不影響看流星雨。

兩波結束後,小行星殘骸的大部隊會在燕京時間六點登場。

大部隊的小行星殘骸將會首先撞擊太平洋區域,隨後會籠罩整個地球。

時間將會持續十二個小時。

蘇哲透過SS防禦系統實時跟蹤第一波小行星殘骸。

同時發現,處在美洲區域上空的衛星、探測器絕大多數的運動軌跡都做了調整。

相比是為了避開來襲的小行星殘骸。

他看了看時間,三點五十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