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地球去工業化(第1/3頁)
章節報錯
環地球軌道工業區,其主要承接地球去工業化所遷出來的製造工廠。按照地球去工業化的要求,地球上紙留下部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幾乎全部轉移到環地球軌道工業區。
具體的環地球軌道工業區的主要範圍是離地表高度五千公里到六千公里之間的空間區域。
環地球軌道工業區主要任務是負責地球工業品的製造。像什麼飛行汽車、腦機、人形仿生機器人啥的這裡都有製造工廠。
再有就是資訊時代時候特有的工業品,比如汽車、手機、電腦、飛機這類的東西。
只不過現在這些資訊時代特有的工業品國內很少使用了,絕大多數都是供給給國外的。
按照計劃好的,只要同意去工業化,那就提供廉價的能源和工業品,讓這些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就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接受了去工業化的要求,相應的這些人獲得了廉價的能源和工業品,這些人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說起來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過程的。也就在半年之前,也就是兩顆小行星對撞事件發生後,國內相關專家聯合起來詳細調查了地球從古至今的環境變化。
調查發現,工業化之前,地球整體環境變化變化幅度不大,可在工業化開始之後,地球整體環境的變化幅度大的驚人。
像什麼突變天氣、海洋環流變化啥的這些都不算什麼,最讓人擔心的是地球整體環境發生了改變。
比如地球的整體氣候,地球大氣各氣體佔比、地球水迴圈等等這個都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
按照搭建起來的模型推算,保持一年前的工業水平發展下去,只要算算的三千年時間,地球環境就不在適合人類的生存。
這還是按照去年的資料計算的,要是工業化規模繼續加大,這個時間還會更短。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專家最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工業化,讓地球上的工業全部遷出地球。
這方案是有了,可實施起來還是有難度的,畢竟那時候三門計劃沒有完成,簡化版重光子航太發動機也沒有研製成功。
最後專家們一致同意先做理論上的研究,等時機成熟後再啟動地球去工業化的計劃。
按照專家們的想法,這個計劃的實施,怎麼的都要等上十年二十年的,可萬萬沒有想到,這發展的速度快的嚇人,沒幾個月的時間一切條件就成熟了。
這不,在蘇哲一行人登陸月球成功後,地球去工業化計劃正式啟動。經過半個月的論證再加上之前一段時間的研究,最後確定了地球去工業化計劃的具體方案。
國內很好說,也沒有什麼壓力。除了一些科研必要的,其他工業啥的全部都遷往規劃好的環地球軌道工業區和月球上的工業城。
至於必要的,也就塔木戈壁這樣。另外,國內還會建造八個像塔木戈壁這樣的地方。
按照規定,這十個地方人形仿生機器人是可以自由活動的,至於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的。
九個像塔木戈壁一樣的地方,其和塔木戈壁的作用差不多,不僅是對外的門戶,也是產學研一體化的中心。
除了這十個地方,發展工業是不被允許的了,只能發展農業和服務業,也就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過去有的工業也都將陸續遷走,要不前往規定的九個區域內,要不遷往環地球軌道工業區,要不遷往月球,或者地球外其他地方。
在地球去工業化計劃確定後,國內一片支援的聲音,相應的計劃也就開始了。
特別是在三門計劃完成後,環地球軌道工業區的建造就開始了。從高附加值的、依賴資源低的工業品開始,像什麼晶片之內的,接著就是全面的開花。
全工業鏈開建。要說建造最為積極的還是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其他八個像塔木戈壁的區域。
這各個區域那就是複製塔木戈壁。全工業,其同樣有著光束通道,那怕超級強子對撞機都要複製。
這樣的要求還是那些高校和研究所提出來的。對於國內來說,地球去工業化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就沒人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