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噸重物其速度為每秒669公里,也就是1966馬赫。

如此的速度要是撞擊在地球上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這樣的技術用來做武器是很嚇人的,但其這只是能夠這樣的使用。

就比如現在探索太陽系的各類探測器,就是透過這種方式發射的,也就是因為如此的高效。

在三門計劃完成的這短短一段時間中,太陽系中到處都佈滿了各類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絕大多數都是用這種方式發射的。

當然了,每秒669公里的速度在太陽系內佈置各類探測器是可以的,但要在太陽系外佈置探測器,或者是發探測器去最近的比鄰星,這速度還是太慢了些。

畢竟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

兩者之間的相差的有將近500倍。

也就意味著這樣的速度發射探測器去比鄰星,探測器需要兩千年的時間才能到達比鄰星。

兩千年,這個時間太過漫長。

雖說這個速度是滿了一些,但還是對太陽系外的空間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

同時也發射了不少探測器飛向了比鄰星的方向。

其目的就是為了探索太陽系周邊的宇宙空間。

為了方便太陽系的交通以及對太陽系外空間的探索,目前正在計劃搭建橫跨內太陽系的光束通道。

一旦建成,按照現有的簡化版重光子航太發動機,其速度能夠提到每秒24萬公里。

這樣的速度已經達到了光速的八成。

以這個速度飛行的探測器,前往比鄰星只要五年的時間。

相對於之前的兩千年的時間,這五年完全可以接受。

“就以機甲的重量和速度,摧毀擁有五百萬人人口的城市那是算輕的。”範曉明說著,“就是擔心出現這種情況,才需要監控系統和防禦系統。”

徐正平說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製造出來的武器威力也越來越大,相關的技術如果不加以監督,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相關部門對技術的監控還是非常嚴格的。”範曉明說,“就比如我們搞出來的腦機結合技術,用在正途那就是造福人類,就比如我們現在體驗的,虛擬宇宙、增強現實、遠端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等這些正面的技術應用。”

左大軍說:“技術本就是雙面性的,怎麼使用是我們認為選擇的。”

“技術的本身沒有好話之分,有的只是使用者的好壞。”包奇正說道,“我們不能先入為主的就認定技術是邪惡的,我們該研究的還是要研究,當然了,對有些技術我們要高度警惕,要做到全面的監控。”

蘇哲說:“技術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沒有必要害怕啥的而放棄技術的研究。”

範曉明說道:“我們對人體的研究就是如此,從正面說,在我們全面瞭解了人體的奧秘後,那人類的生老病死這些問題都能全面的解決,人類實現長生不老也是可能的,從反面說,那就是災難性的,瞭解人體全部機制後,人體的優缺點暴露無遺,隨便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很輕鬆的就能讓人類滅亡。”

他說的這些可不是在危言聳聽。

就拿腦機結合技術來說,其能延伸出很多的技術。

在腦機結合技術開發的過程中,對大腦資訊交匯點的不只是資訊的讀取和寫入,同樣有著資訊的遮蔽。

所謂的遮蔽就是讓資訊交匯點不能正常的輸入、輸出資訊。

簡單點說就是讓人的大腦和其除開大腦部分的身體失去聯絡。

好比就是人的意識被封進了人的大腦。

也就是人完全沒有的感覺。

這就是對資訊交匯點的遮蔽。

要說這樣的技術就是邪惡的嗎?

也不見得。

就算是資訊互動點的資訊讀取和寫入,用在不對的地方也是很嚇人的。

現在,透過腦機實現的是遠端對人形彷生機器人、機甲,或者其他的工程器械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