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現在已經不是一年前了。

過去,一項新的技術,或者說技術迭代後,不會將最新的技術推出來。

要將迭代的技術收好,有計劃有安排的一點點的進行市場產品的迭代。

比如手機。

這一款提一下處理器的算力,這一款增加一下攝像頭的畫素啥的,反正就要慢慢了。

其目的很簡單,要一茬一茬的掙錢。

實際上,產品是可以跟著技術同步迭代了。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當然是希望產品一次性迭代到最新,而不是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的來。

不僅浪費了資源,還要費大量的錢財。

站在企業的角度說,那就更簡單了,技術不管怎麼迭代,產品的迭代一定要按照計劃好的慢慢來。

其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利益最大化。

但現在形式已經改變了。

隨著這半年對國內製造工廠等相關的企業進行的自動化、智慧化的改造,那些傳統的製作企業已經沒有了生存的空間了。

不管是從資源、能源,還是生產製造方面來說,亦或者是相關技術的研發等等,相關的企業已經沒有的其存在的作用。

其要不變成了服務型的企業,要不成了科研型的企業。

想想看就知道了。

資源、能源充足,製造工廠自動化、智慧化,實現了這些,過去那些企業啥的也就沒存在的必要了。

這時候,有點按需分配的感覺了。

雖說現在的物價和一年前沒啥大的改變,但大家能夠獲得的收益最少的也增加了十倍。

要是肯工作,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加都有。

現在製造出來的產品也不像以前那樣搞那些花裡胡哨的了,直接將最好的生產出來。

就好比電燈。

為了能夠持續的掙錢,製造電燈使用的材料等等都是仔細考慮安排的。

假如說這電燈的保質期是兩年時間。

那兩年時間剛過,那電燈壽命也就到了盡頭。

不是說這電燈的壽命只有兩年的時間,而是這電燈從一開始製造就是這麼安排的。

按照過去的邏輯,要是生產的電燈能夠使用十年二十年的,甚至能夠使用更長的時間,那生產電燈的企業就要倒閉。

過去是這樣的,現在不是這樣的了。

現在,用最實用的材料製造電燈,用個十年八年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畢竟現在也不指望在老百姓身上掙錢了。

範曉明聽校長這麼說,笑了笑說道:“我們對腦機結合技術要有全面的認識,當然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研製出腦機結合技術。”

“是的!”左大軍點頭,“其實腦機結合技術的出現,將會徹底的改變我們的生活,不過我們是推廣的過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的來。”

包奇正笑笑說:“是這樣的,慢慢來。”

幾人又聊了一會兒,左大軍和包奇正兩人都離開了。

他們回去要為腦機結合技術的出現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