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築群異常的龐大。

蘇哲一行人最先看到的是三個超大的漏斗。

那些運過來的鈾礦全部倒進了這三個超大的漏斗。

經過周大史的介紹知道,這超大的漏斗是破碎機的一部分。

這些鈾礦經過破碎機破碎後,鈾礦最大的也就拳頭大小。

接著這些鈾礦被傳送帶輸送到磨機中,將這些鈾礦磨成粉末狀。

然後會分離鈾礦中不同的物質,如鈾的化合物、鐵的化合物、矽的化合物等等。

被提煉出來鈾的化合物會被單獨儲存起來,之後會被製造成核電站的燃料棒。

像其他的化合物,會被繼續提煉,最後成為建造ss防禦系統子系統基地所需的建築材料。

如鋼材、特製的水泥、玻璃等等。

那怕那些沒有用上的殘渣,也被練成了磚塊。

蘇哲幾人進入工廠一路參觀下來,最後停在了一堆剛出爐的鋼材前。

這些鋼材還一直冒著紅光。

徐正平看著眼前的一幕,感嘆說:「我怎麼覺得這裡的工廠自動化程度比塔木戈壁上的那些工廠的自動化程度要高上不少。」

一圈看下了,他算是發現了。

這個工廠的自動化程度極其的高。

在他參觀的整個過程中,和他們一樣穿著裝甲型太空服的人員你看到幾個人,遠端控制的人形仿生機器人看到的也不多。

就算這些人,也都是在現場巡查,而不是參與實際的生產。

要知道,這個工廠何其龐大。

從鈾礦開始,也就是開採的原材料開始,經過一系列的步驟,最後有了半成品鈾原料、各種各樣的建築用鋼材、特製水泥等等。

按照章高明的說法,其實可以增加一些裝置,將被提煉的鈾燃料直接製成核電站的燃料棒,不過考慮到安全和工廠目的,也就放棄了。

「校長!這工廠是我們在塔木戈壁上那些工廠的升級版,自動化程度是要高上不少,但還沒有做到百分之一百的自動化,很多關鍵的位置採用了人員遠端監控和操作。」蘇哲解釋說。

眼前的加工廠之所以能夠建成,多虧了塔木戈壁上那些工廠的技術積累。

要知道,塔木戈壁上的那些工廠可是覆蓋了整個工業體系。

也就是對塔木戈壁的相關工廠的技術整合,才出現了面前的建築材料加工廠兼鈾礦提煉場。

「這樣啊!明白了。」徐正平說。

一行幾人在建築材料加工廠參觀後,除了周大史,蘇哲幾人向另一處ss防禦系統子系統基地飛去。

月球背面一共要建造十個ss防禦系統子系統基地,總的來說都差不多。

之所以要看,看的是那一處ss防禦系統子系統基地附近的冰層。

在蘇哲幾人飛向下一處ss防禦系統子系統基地的時候,月球正面熱鬧的不行。

在上午的儀式結束後,下午眾人開始自由活動,

這些人包括穿著裝甲型太空服的人和那些遠端控制仿生機器人。

自由活動,說白了就是給大家放半天假。

這些人成群結隊的在月球正面飛來飛去。

對於這些人,他們最為關心的是參觀月球正面的那些探測器和登陸器。

這些人給這些探測器、登陸器拍照合影。

在這些人看來,不和這些探測器和登陸器合影,相當於去燕京沒有爬過長城一樣。

要是就簡單的參觀一下,合個影那也就算了。

可這些人將怕的照片、合影的照片統統發在

了社交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