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車載著蘇哲一行人回到了陵州理工大學。

一行人中,絕大多數各回各家了。

蘇哲、範曉明、寧長生、寧巧巧、包正義五人在食堂自營餐廳吃過晚飯後來到了對撞樓主任辦公室。

五人圍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茶一邊閒聊。

聊著聊著,範曉明的女朋友打來了電話,告知兩顆可能相撞的小行星的相關軌道資料已經透過郵件的方式傳送了過來。

範曉明將相關的軌道資料列印了五份,五人人手一份。

他還十分貼心的準備了筆和草稿紙。

幾人笑了笑,各自拿著一份軌道資料看了起來。

半個小時後,各自的計算結果出來了。

其結果和國家天文臺臺長溫明輝說的一樣,不管是相撞的時間還是相撞的位置。

“坑啊!”範曉明放下手中的筆說,“就目前的這些探測到的資料看,不出意外的話,這兩顆小行星是要相撞的。”

“說實話,美洲航天局的實力還是非常強的,完美控制了探測器撞擊這顆十公里的小行星,使其軌道發生了預料中的改變,可沒想到……”包正義苦笑。

範曉明收到的郵件中不僅有兩顆小行星的相關軌道資料,還有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三個月前,美洲航天局使用一個退役的探測器去撞擊一顆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

整個過程十分的成功。

撞擊後的小行星軌道和預測的軌道一模一樣。

探測器撞擊小行星的新聞出來後,世界各地有不少人表示擔憂。

對此,美洲航天局做出了回應,說探測器的撞擊只是輕微的改變了小行星的運動軌道,不會產生不好的結果。

可結果,在探測器撞擊小行星一個月後的一天,各國追蹤這顆小行星的天文臺等機構發現,這顆小行星的運動軌道再次出現了變化。

透過跟蹤收集的資料分析發現,一顆幾十米大小的小行星撞擊了這顆小行星,使得這顆小行星的運動軌道再次發生了改變。

改變的結果就是這顆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將會和一顆一百五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相撞。

“以現在的科學技術,不可能鎖定所有的小行星。”範曉明解釋,“就如那顆幾十米大小的小行星,完全不在追蹤的小行星範圍之內,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就現在的資料而言,不出意外,這兩顆小行星八成是要撞的。”寧長生想了想說,“我想各國都會有所行動的,不可能坐以待斃。”

幾人微笑著點頭。

聊了一會兒後,幾人離開了。

寧長生和寧巧巧回去休息了,範曉明帶著包正義去參觀在建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去了。

蘇哲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敲著鍵盤,他要完成數學、物理知識總結的最後撰寫。

從晚上七點忙到了十點,終於完成了。

完成後,將這些撰寫好的知識打包、加密,上傳到了四書社團的資料中心。

做完這些,蘇哲正準備找教材學習的時候,範曉明和包正義兩人有說有笑的來到了辦公室。

三人圍在一起聊著九天研究中心的發展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