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米粗的紅色光束,離開(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一早,蘇哲、範曉明等一眾人吃過早餐後坐上西北電子科技大學安排的大巴車。
一行三百多人將乘坐大巴車前往離西北電子科技大學五十公里遠的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坐落在一處山溝溝裡,周圍二十公里內沒有人煙。
大巴車隊在路上行駛了將近兩個小時,最後順利的到達了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被小山丘所包圍,進出就靠一條公路。
蘇哲一行三百多人到達,稍作休息後開始參觀逐光工程基地。
這個山溝溝中有著不少依山而建的大樓,可最為顯眼的是山溝溝的中心位置。
在山溝溝的中心位置有著一個直徑三十米的圓形建築。
趙國安院士介紹後,大家知道這是雙光源能量傳輸技術的接收器。
這個接收器能夠從多個方向接收傳輸能量的光束。
上午一行人參觀了逐光工程基地,下午的時候,一行人來到了逐光工程中控中心。
中控中心有著一個很大很大的螢幕,螢幕中有著眾多的分畫面。
有地面接收器的,有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
趙國安院士興奮的介紹著這些。
一開始,趙國安院士總體介紹了逐光工程。
逐光工程的目的是為了在地球外太空建造太陽能發電站,再透過無限傳輸的方式將能量傳輸到地球地表。
趙國安院士科研團隊經過了多年的研究解決了絕大多數難題,唯一沒有解決的是太空到地表能量傳輸的問題。
在雙光源能量傳輸技術還沒有出現之前,使用的是微波傳輸,可微波傳輸弊端太多,導致的結果就是逐光工程遲遲不能突破。
現在,逐光工程的整個過程是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將收集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接著將電能轉化為特定波長的光,也就是將電能轉化為光能。
再透過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將光能傳輸到地表,在地表的接收器接收光能後,將這些光能轉化為電能。
電能透過調頻變壓就能併入電網了。
對逐光工程做了簡單的介紹後,趙國安院士開始給眾人講解中控中心大螢幕上顯示的各個畫面。
地面接收器上午眾人都參觀過,趙國安院士一句話帶過,之後重點介紹了處在同步軌道上的太陽能發電站。
大螢幕的畫面中,太陽能發電站整體看起來如同一把撐開的雨傘一樣。
趙國安院士一邊介紹一邊看著大螢幕。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處在離我們三萬多公里的同步軌道上,在我們的設計中,那些發電板始終正對著太陽,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搭載的雙光源能量傳輸技術發射器始終朝著逐光工程基地。”
“說實話,要做到這一點非常的難,需要提供額外的動力來調整,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動力由九臺等離子發動機提供。”
“大家知道,等離子發動機不僅需要能量,也需要介質,能量不缺,可介質就難了……我期待重光子航太發動機早日成功。”
“……”
趙國安院士介紹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後,試驗開始了。
中控中心的那些參觀者緊張的看著大螢幕。
在中控中心工作人員的控制下,同步軌道上的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動了起來。
接著,地面接收器也動了起來。
幾乎是同時,地面接收器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的邊緣發射出了清晰可見黃色光束。
眨眼間,發射器和接收器都接收到了各自發射的黃色光束。
兩條平行的黃色光束將地面接收器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連到了一起。
看到這一幕,趙國安激動的說:“不說別的,為了做到跨越三萬多公里的點對點對接,我們可是下了苦功夫,就算到了現在,我們還在最佳化,這兩道黃色光束是高純度的單色光,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