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嶺大學光學鏡頭研究中心辦公室。

蘇哲、包正義、範曉明三人討論著。

一開始,蘇哲一個人說,說著說著,包正義和範曉明兩人也加入了進來。

三人一邊討論一邊計算。

比如說,在離太陽多遠的距離設立太陽光匯集點,每個太陽光匯集點彙集的能量上限是多少。

計算太陽附近最多能夠設定多少太陽光匯集點。

太陽系中,那些地方設立太陽光中轉點,那些地方設立太陽光轉化點。

怎麼解決太陽光點對點的傳輸?

單束彙集的太陽光能量上限多少最合適?

將太陽光彙集後直接傳輸好,還是將太陽光彙集後轉化為特定波長的光傳輸好?

……

“不對!我們怎麼討論起這個來了!不應該是商量接下來的安排嗎!”包正義突然放下手中的筆,“暈!我被你們兩個帶到溝裡去了,和你們討論這些。”

“老闆!你實話實說,蘇哲的法子能不能解決能源的問題?”範曉明有些興奮。

“恩!還別說,這法子真的可以解決能源問題,不過技術難題還是有的。”包正義點頭,“這個……這個……我們取一個名字吧!蘇哲你來取。”

“叫光柱工程!”蘇哲想了想說。

“這個名字很形象!”包正義笑著說,“先將太空運輸的問題撇在一邊,就單單光柱工程來說,太陽光的收集、彙集等等需要大量高階的光學鏡頭,不管是匯集點、中轉點,還是轉化點,都需要。”

“老闆!你研究的就是光學鏡頭,想想看,以後真要實施光柱工程,那絕對需要天量的光學鏡頭,那你不賺翻了。”範曉明羨慕的說,“運輸的問題也好解決,重光子航太發動機暫且不說,太陽帆實現起來要簡單一些,想想看,太陽帆配合光柱工程,太陽系內,我們那都能去。”

“的確!”包正義想了想說,“光柱工程真的不錯,非常的有前景,只是現在從地球表面到達太空這段距離有點難搞,運輸風險大不說,成本太高,一時半會很難有突破。”

“是的!”

……

“光柱工程就討論到這吧!現在說這還是太早了些。”蘇哲看了看時間,見討論的差不多了,開始收拾桌上寫有公式和引數的A4紙。

“是太早了些,畢竟現在很多相關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不過話說回來,光柱工程真的能解決太陽系內能源使用的問題,比可控核聚變都要好。”範曉明收拾著面前的A4紙。

“等吧!等技術成熟了我們可以試試。”包正義說著,拿來一個空的資料夾。

他將三人收起來的和光柱工程有關的A4紙都裝進了資料夾中,並在資料夾上寫了四個大字:光柱工程。

“不是吧!下午四點了,三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這時間過的也太快了。”範曉明看著手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