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義看著論文的第一頁,表面上看,他非常的淡定,可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比DYN離子束拋光技術加工精度高三個數量級的QG雙原子振動技術。

價值幾個諾貝爾獎的大發現。

聽著是多麼的不真實。

可理性告訴他,一切可能都是真的。

在蘇哲交代清楚後,有那麼一瞬間,他想獨佔這些成果。

還好,他壓住了那該死的誘惑。

至於簽署的那份申明,對蘇哲來說是一份保障,對他來說就是束縛,束縛他內心的惡魔。

他想了很久,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就像蘇哲說的,只要透過實驗證實了重光子的存在,他也能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想通後,他開始看論文。

在看了論文的題目和蘇哲的自我介紹後,他不自覺的笑了。

題目翻譯的夠標準,但讀起來怪怪的,多讀了幾遍才反應過來,這是典型的中式英文。

而蘇哲的自我介紹,南門一中高三一班蘇哲。

這論文一旦發表,上嶺大學和南門一中鐵定出名。

陵州理工大學的校長徐正平估計會很鬱悶。

快速的看完目錄、內容提要和關鍵詞定義,來到正文。

引言部分,蘇哲直截了當的寫了,要搭建ZGZ原子振動模型,利用ZGZ原子振動模型來操縱原子,實現對微觀的控制……

論文正文部分,在他看到兩組資料後,他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了。

一組資料是全頻段電磁波接收器收集的資料,一組是粒子探測器收集的資料,且兩組資料是同一時間段的。

將兩組資料放在一起分析可以發現,氫原子在特定的狀態下吸收波長1.25奈米的X射線後會釋放波長0.02奈米的X射線。

這還算正常,但要具體分析可以發現,氫原子在釋放波長1.25奈米的X射線之前那麼一點點時間,氫原子的運動軌跡發生了變化。

這現象就很特別了。

接著,蘇哲搭建模型來解釋這種現象。

一開始搭建的是常規的,經典的模型,及原子吸收電磁波後釋放電磁波的模型。

透過經典模型計算發現,計算的資料和實際收集的資料不符。

因此蘇哲引進了重光子,搭建了XX氫原子振動模型。

最後發現,XX氫原子振動模型能夠完美的預測這一現象。

看到這,他都後悔過去沒有好好的分析那些測試資料,說不定裡面就藏有重大的發現。

可回頭一想,他們在全力攻克離子束拋光技術,只會關心那些相關的有用資料,其他的資料他們沒有時間去關注。

他相信,這次要不是蘇哲發現了這些,這些資料會永遠的躺在那。

……

蘇哲坐在辦公位上,不慌不忙的給寫有QG雙原子振動技術的A4紙加註釋。

新增註釋腦子是輕鬆了,可手就遭罪了。

很多計算過程都要補上,很多地方都要做出解釋。

不這麼做,其他人很難看懂的。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慢慢寫。

QG雙原子振動技術的基礎原理:XX氫原子振動模型和XX鈣原子振動模型他沒做解釋。

因為論文中有X氫原子振動模型的詳細解釋,至於XX鈣原子振動模型,等完成了QG雙原子振動技術的計算過程、註釋的新增,再給XX鈣原子振動模型新增。

寫有QG雙原子振動技術的A4紙一共才幾十張,加上計算過程和註釋,起碼要多上幾十張A4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