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號,上午十點。

光學鏡頭研究中心離子束拋光技術研究實驗室。

實驗室的三十二號人各個都是熊貓眼,但從他們興奮的表情上就能知道,第七次測試快要成功了。

“曉明!終於……再有一個小時,再有一個小時就能知道結果了。”包正義很激動。

一年多了,前面六次測試的失敗沒讓他認命,終於……

“老闆!你就這麼自信,就不怕結果不理想。”範曉明開玩笑的說。

“不可能!這次肯定會成功,看看這些資料,多麼的完美。”包正義指著顯示屏,“這不得不說蘇哲厲害,不僅算出了離子束的物質組成,還把加工過程最佳化的如此完美……對了!蘇哲這幾天過的怎樣?沒再熬夜啥的吧!”

“校保衛處的人反饋,這幾天蘇哲按時休息,到點吃飯,正常的很。”範曉明有些自得的說。

“那就好!”包正義想了想說,“技術報告會的事安排了嗎?只要第七次測試成功,馬上發邀請函,對了,還有和蘇哲籤協議的事不能忘了。”

“安排好了!邀請上嶺光學、申城微電子、清大、陵州理工、燕京,申城,霸都三家同步輻射中心、國防科工委等,一共三十三家。”範曉明有些興奮,“籤協議的事都穩妥了,第七次測試一旦成功,就會通知公正人員過來,在公正人員的見證下籤協議。”

之所以邀請這三十三家參加技術報告會,那是因為這些都是高階光學鏡頭的使用者,直白點說,這些都是金主。

“這次燕大、清大要後悔了,白白放跑了蘇哲這個天才。”包正義一臉的笑容。

不得不說他的眼光太準了。

蘇哲能去陵州理工是他一手促成的,他老師王修齊,校長徐正平都要感謝他。

“老闆!蘇哲搞出DYN離子束拋光技術要對外公開嗎?”範曉明有些疑惑。

“對小圈子內公開,不會對社會公開的。”包正義解釋,“對了!一會兒結果出來了,你第一個告訴蘇哲,讓他高興高興。”

“好!”

……

光學鏡頭研究中心辦公室。

蘇哲敲下最後一個單詞,整個人輕鬆的靠在了椅子上。

三天時間,他終於完成了論文《論電磁波對原子的操縱》的寫作,以及對論文的英文翻譯。

這三天,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其他時間都在寫論文。

論文的正文部分,由他觀察到的氫原子吸收波長1.25奈米X射線後釋放波長0.02奈米X射線,氫原子軌跡發生變化:氫原子吸收波長0.8奈米X射線後釋放波長2.38奈米X射線,氫原子軌跡發生變化,兩組現象引出問題。

接著是這兩組現象的分析,用常規的辦法搭建了模型,用模型的計算資料和實際資料做了對比,有著很大的差異。

接著,引進了重光子,搭建了XX氫原子振動模型、XX2.38氫原子振動模型。

再由XX氫原子振動模型、XX2.38氫原子振動模型擴充套件到氫原子振動模型,最後擴充套件到ZGZ原子振動模型。

當然,氫原子振動模型和ZGZ原子振動模型這是大概的框架,準確預測是做不到的,只能預測一個大概的範圍。

之後,又用不小的篇幅介紹了重光子,其基本性質和尋找重光子的方法。

證明重光子的存在需要大量資料的支撐,他提出的方法只是理論上的,實驗驗證需要包正義和範曉明的參與。

最後的最後,他談了談ZGZ原子振動模型的應用,如製造光源、控制原子的運動、小空間環境控制等等

他還給了一個應用事例:重光子航太發動機。

原子吸收X射線,釋放重光子,接著重光子在極短的時間內衰變成X射線。

原子在釋放重光子的瞬間獲得了動能,這就是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