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樣的發現,蘇哲有些小興奮。

他先確定了兩個事例發生的時間段,接著要找出粒子探測器在這兩個時間段收集的原始資料。

這就要看他的運氣了。

運氣好,粒子探測器能夠直接探測到是什麼原子吸收了波長0.8奈米X射線,釋放了波長2.38奈米X射線。

運氣不好,那啥都探測不到。

翻了半天粒子探測器收集的原始資料,將這兩個時間段的原始資料調了出來。

看著顯示屏上的原始資料,蘇哲在腦中快速的分析著。

第一段原始資料看完,毫無收穫。

他滿臉期待的去看第二段,剛看一點點,就知道運氣來了。

在這個時間段中,有氫原子從加工工件的表面,也就是光學鏡頭鏡片的表面飛了出去,而且還計算出,氫原子在飛行的過程中發生了極其小的位移,表現出來的是氫原子的飛行軌跡發生了極小的偏轉。

發現是氫原子,他更加興奮了。

他搭建的XX氫原子振動模型,只是氫原子在特定的環境,或者說特定的狀態下,氫原子吸收波長1.25奈米X射線,接著氫原子釋放波長0.02奈米X射線,且氫原子發生了位移。

XX氫原子振動模型只適用特定狀態下的氫原子。

現在發現的氫原子和XX氫原子振動模型中的氫原子狀態明顯不同。

後者比前者更加的活躍,也就是後者氫原子攜帶的能量比前者氫原子攜帶的能量高。

這也預示著,他能搭建一個不同的“XX氫原子振動模型”。

當然,他不會滿足搭建幾個特定狀態下的“XX氫原子振動模型,”,他想搭建的模型要包含氫原子所有的狀態,接著擴充套件到所有的元素。

這樣的模型才是他最終的目標。

不過他知道,要完成這種模型的搭建,需要做無數的實驗去收集資料,要消耗天量的人力和物力去計算、分析。

這些依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所有人一起參與……

蘇哲晃了晃腦袋,拉回自己的思緒。

將第二個時間段,電磁波接收器和粒子探測器收集的原始資料放在一起分析。

從時間點上看,氫原子的軌跡發生變化,幾乎在同一時間,電磁波接收器探測到了波長2.38奈米X射線的訊號。

雖說是同時,但仔細分析就能知道,氫原子軌跡發生變化的時間和波長2.38奈米X射線產生是有時間差的,只是極其的短罷了。

這種現象再次證明了他預測的重光子是存在的。

不過在搭建新的氫原子振動模型之前,他想看看波長0.8奈米X射線是怎麼來的?這可關係到以後的驗證實驗,不得不重視。

波長0.8奈米X射線的產生,無非是離子束中的自由電子撞擊光學鏡片中的元素產生了。

第六次測試加工的光學鏡頭鏡片和第五次測試的一樣。

光學鏡頭鏡片含有矽、氧、氫、硼、鉛、鋅、鈣一共七種元素。

根據離子束的引數計算出離子束中自由電子的能區。

接著就是一對一的計算了。

當然,有了上次的計算的經驗,這次計算的速度要快上太多太多,畢竟很多公式和引數是可以套用的。

算著算著,蘇哲完全投入了,包正義和範曉明講解的聲音聽不到了,那些研究人員的嘀咕聲也聽不到了。

此時此刻,蘇哲眼裡只有公式,只有各種各樣的引數,只有那滿世界的自由電子不斷的撞擊著各種原子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