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分(第1/2頁)
章節報錯
“袁紹於京師雒陽,膽大妄為,其人所行,眾人皆知。
即以我等會盟,暫以擱置恩怨,共同伐之,以安天下,以救天子!
至於兵進諸事上,諸位有何建言,不妨直言之!”
劉祈率眾踏入,方一落座,居於另一側的曹操,意圖掌控局面,即迅速出言道。
居於下的劉備、陶謙等人,並未說什麼,靜坐等待,只是餘光,不斷掃向劉祈。
昨夜時,多方之部,已暗自同意劉祈相告,行做同行支援。
其中動靜,曹操必有所聞,這才先發制人。
“吾以為,河內即被袁氏佔領,大軍當先破白馬,以迎渡河之際,且從兗州而入,為往雒陽,河內乃必經之路。
此外,河內以西外,還可兵行旋門關一路,直得雒陽所在!”
說話的是潁川太守王匡。
王匡之前擔任過河內太守,在今歲初,為朝中任免,轉為潁川太守,同曹操私下關係不錯,在曹操的豫州戰事中,多行相助。
其人所言,可不正代表著曹操的意思。
至於兵取旋門關,又取河內一路,兩路之部,各有優缺點。
但劉祈聽去,不禁念想,此間行軍之路,同當年漢末討董出奇一致,盟軍若能兵往尹闕關,數路之部,正好湊齊。
而漢之末年,沒了董卓之亂,總有其他人安耐不住,如今日之袁紹。
王匡話落,曹操沉吟,未有繼續道言。
這次往來討董的大部分,都已倒向了劉祈。
劉祈之言,才是決定的關鍵。
數息後,在軍帳內,重新安靜,劉祈拍了拍手,夏侯蘭隨即將一張詳細的雒陽地區地形圖紙呈與桌桉。
在眾人的注意下,此間軍情之圖,上畫的有數條路線,且於各地形勢,都有標註。
曹操見此,一雙眼眯了起來。
於情報方面,曹軍確實要遜色於劉祈之部。
“諸君,於進攻袁紹,得入雒陽,我之見解是這樣的,請諸君看向這裡,此地為酸棗,乃為兵入河內之重地。另有燕縣,封丘,皆可迅速兵入懷縣!
還有這裡,可入陽關,後取軒轅關,兵進雒陽。”
劉祈一次性說出了數條精確路線,也是結合敵情,細做思襯之。
這些進軍方向,另有敵軍駐紮等情況,在眾人見聞後,莫不考慮起來。
“我等各路人馬,兵員並不算龐大,還要考慮糧草等諸多方面,是以我的建議是,不做太多分兵施為,集結優勢兵力取之!
且於此,除了我等兗、荊之部,還有這裡,長安胡軫人馬,是故可以協調起來……”
劉祈最後表明了他的主要進軍方略,也是同陳宮等人細思之後的決定。
不兵分多路,正是兵分兩路,以他和曹操各做主導。
既然拿取白馬耗費精力,那即以曹操部,從尚得控制於手的酸棗進軍。而他領兵,則於頓丘,直入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