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逢備(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短短數日內,各方部從陸續到來。
但凡討袁之眾,行過路其掌控之地,劉祈都會適時讓行透過。
肉眼可見下,討袁的人馬,越來越多。
可對於聲勢浩大的各路群雄,袁紹並沒有主動出擊,主要加強了白馬等地防禦。
原因很簡單,關中亂了!
收得劉祈、曹操等人討伐袁紹檄文後,胡軫在賈詡建議下,也使賈詡寫了一篇檄文,並正式反袁。
兩日內,趁著袁紹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東郡等地,他按照提前佈置,便掌控了長安及三輔要地,後迅速奪下了華陰一帶新修的險關。
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加上關中官吏的變亂,袁紹甚至來不及做過多反應,即讓胡軫行做控制。
後方遭遇了襲擊,袁紹如何能忍得住。
特別是胡軫,於其看來,不過一個西涼武夫而已。
故此,調遣了雒陽兵士,打算將險要的華陰之地奪回來,以切割關中之地,防止對京師雒陽構成危險。是以在冀州兵到來河內前,另有防範青、幽之地的劉祈部,進攻冀州之際,袁紹非常理性的沒有進行攻擊,以防止陷入多面混戰之局。
更因袁氏內部也有看出,就算地方主官中,有一大部分人,響應討伐之名。但在各方勢力糾葛下,終難形成統一力量。只要本部嚴加防範,便是來戰之部,想要攻入河內,都會是個問題。
袁氏唯今只有靜觀其變,才能適時的做出有效應對。
一月初七。
陶謙的兵力,從東海郡而來,到達白馬。這次陶謙本人親至,也是響應了劉祈的邀請。為來日穩定兗、徐局勢,劉祈其實也有一些話想與之當面告言。
是日間,得曉陶謙率兩千之眾,距離白馬城下不足十里,他親自出迎。
陶謙年有六旬,許是這兩年徐州軍政諸事繁忙,其人頭上生了不少的白髮。
回想起來,以中平二年的滅黃巾之戰,陶謙大名逐漸揚起,隨後在領徐州牧後,其招攬地方士人,又重用臧霸,方真,孫富,許桉等人,平定徐州黃巾起事之部。治理徐州時,也多得百姓愛戴。
兩人年紀即便差距很大,但在面見劉祈後,陶謙非常莊重的回禮,為劉祈執手中,其感嘆道:“昔日,希德南下迎親,可惜我於郡縣忙碌,未有面見之。
數載以來,我與希德,以信件互通之。早為忘年之友也!
實未想到,希德與我想象之中,更為英武不凡,難怪子布等大有贊之!
自徐州遭遇曹操進攻以來,希德又遣部相助,其中仁義所為,徐州百姓,亦做感懷耳!”
一說起曹操,陶謙語氣便顯得嚴肅不少。
曹操有奸雄之姿,其先以得沛國,目的便已表露,正是看重徐州之富裕。若無劉祈,不知今日,徐州怕是已經為曹操以各種理由而得之。
白馬城外十幾裡處,曹操之部,也有駐紮,同劉祈兵力,涇渭分明,陶謙望去,住口未做多言之。
劉祈則嘆息道:“陶公于徐州之治,有目共睹。助陶公所為,誠因我也算是半個徐州人,曾於地方任上。
今陶公至,我等還是以誅殺袁賊,以救天子為主。
至於曹孟德,我等早晚還有於之一戰,並解徐州西面之危也!”
隨即,二人各做介紹隨行。
看到長久未見的張昭,劉祈心中感切。讓他遺憾的是,而因東海郡、沛國等地,面向豫州曹軍,依做對峙,所以方真、臧霸等故人,未能見到。
陶謙到來,討袁陣營的實力,再度大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