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戰事不利,袁紹渡河而於白馬,按照軍報,應該是先一步拿得了白馬的控制權。

曹操隨後趕到,但以其部人馬,只是駐守於外。

除此之外,河內之所,亦出現了袁紹之部,此中情形,很是不對……”

運城外的中軍大帳內,劉祈指著地圖上標準的軍情,目中沉吟道。

已匯合來的魏真,還有典韋等將,圍繞左右。

典韋皺眉,聲音洪亮道:“使君是憂心,袁紹會借東郡戰事,兵入河內?其欲反乎?”

劉祈搖了搖頭:“我之憂心在於,以當前河內臨近的東郡戰事,袁紹足可以為護衛天子之名,兵入河內……袁氏於朝野,門生眾多。自江公退離尚書令位後,雒陽之所,除孔公,盧公等人外,多為袁氏交好之眾把持。

是於今日,朝中狀況,早不如一年之前!”

“使君是擔憂袁紹會藉機而下,挾持天子?且得河內,河南,弘農,關中所在?”

一直沉吟的魏真,忽然開口道。

魏真一針見血地將問題擺到了明面上。

他所言,正是劉祈思慮的地方。

早於往渤海國相任上,劉祈就看出,當日雒陽之變,宦官外戚,幾乎全軍覆沒。但最後的果實,確當為世家門閥所獲,尤其是在朝中名望非常高的袁氏!

而今的三公之中,袁氏有一位,尚書檯內,江沛遇刺離任,幾乎被袁氏一系控制。

雒陽之駐軍中,除胡軫所領人馬外,禁軍及駐守之部,有不少將領,都同袁氏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再說到袁紹本人,其本是有野望之輩。

當今宗室衰微,漢天子年幼,以地方割據,名存實亡。旁人一眼看去,就會發現問題。如此情形下,袁紹豈能沒有不臣之心。

在幽州的失利,於之或有打擊,但關中之地的沃土,若是趁勢取之,同冀州連在一起,再得幷州,攜天子而令諸侯,那袁氏的威望,會達到一個新高度。

兗州之亂,曹操同他劉祈之戰事,正好能為之進軍雒陽,提供一個藉口和機會。

事已至此,他拿下東郡,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即變得非常重要。

“魏校尉,進攻甄城,以破夏侯淵,兵援東郡,勢必要抓緊,我會為子龍去信,以之兵力調遣而來,共做協助!”

讓魏真於前主戰,誠為劉祈之於能力看重。

魏真明白事情輕重,迅速抱拳道:“末將遵命!”

劉祈又看向典韋:“典騎都,南下成陽,以擊曹軍糧草後勤,便由你領騎兵而往!”

“末將遵命!”

劉祈又一一安排,為帳內的二十多名將領吩咐安排。

這些部將之中,更多為他從底層,一步步提拔而上,雖少史書留名之輩,但在實戰檢驗下,莫不是百戰能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