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朕這宮裡的美人,朕攢的那些錢財!」

道言完後,劉辯癱坐在桉幾處,整個人且變得哭哭啼啼。

這般模樣,和幼時,幾乎一模一樣,且多胡攪蠻纏,同渤海王劉協的文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叫陳也的宦官,望著少年皇帝如此,偷偷瞄了眼四周,心中有些恨鐵不成鋼,但嘴上卻道:「國家不必憂懼,暫時情況,其若行此事,那朝中之臣,必會反對,便是天下

之眾,亦將唾罵之。

國家還有機會,待尋到更多人,便以之死,那國家勢必重新執掌朝政,而以天下安定!

到時候,這天下重歸於國家手中,但以美女錢財,又何愁不會湧入到國家手裡?」

陳也言語之下,本有些哭鬧的皇帝,面色突然振奮起來。

他又想到了一事,笑道:「然也!以此事,朕要同太后分享!」

但以陳也之言,也是最後一次同皇帝劉辯之言。

在察覺到宮裡的異動時後,於當夜間,同來京師處事的劉直,為劉祈推薦為衛尉,以管皇城安全。

但如一眾服侍劉辯多年的幾名老宦官,夜幕下,永遠的消失在了人前。當劉辯第二日再度醒來的時候,處事之人,已換成了年輕的小宦官。

宮城之內,發生的一切事情,不過是一些小事,且相對朝堂而言。

整個一月,劉祈都處於雒陽,同朝臣周旋的忙碌中,好在郭嘉,法正相隨,為他安排了諸多事情。

到了二月後,劉祈再度回到了鄴城。

將心神,也放到了下半年中,面向涼州的戰事中。

這其中,劉祈在備戰之前,於劉備,關羽,張飛,各給予更大兵士調動之權,而輔助向北面的董卓部施壓。

至於董卓部內部的策反,則由二月時,主動來投效的江淮名士蔣幹負責。

法正,郭嘉,一道督導兵事。

荀攸則在五月的時候,重新為劉祈調回了鄴城,幫他輔助安排好地方州郡的一些兵事調整,荀或則協同朝廷,主內政事務。

同在此時,劉祈迎來了他的第三個兒子,亦是甄氏所生,取名為寧。

七月,即於涼州今年乾旱之際,劉祈分兩軍,以魏真,關羽各做率領,正式發起了於董卓之戰事。

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原在蔣幹歸來後,直接他所探得的訊息,董卓病了!

這場病,還要從幷州蔓延到涼州的瘟疫說起。

以幷州之地,在劉祈調集數州力量,並請來名醫華佗為輔助之人,由劉備全權負責,才避免了更大的人員傷亡。

可涼州不同,以地方之環境條件,導致疾疫都有蔓延到金城的趨勢,最後董卓殺了一批人,以強力降服韓遂、馬騰等西涼軍閥,以做阻斷,這才緩解。

董卓的生病,加上馬騰以蔣幹歸來,透露出來的歸附之意,進而,更增加了劉祈進攻董卓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