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難比(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昌黎離開的袁氏小股兵力,剛過路陽樂,即為潘章帳下斥候探得。
知曉有敵軍到來後,領著前部人馬的潘章,憑藉兵力優勢,迅速從兩面包圍。
破曉時分,一場遭遇戰事,由此展開。
但在面對強悍的潘章之部,本當士氣低沉的袁氏人馬,為求生機,竟也爆發了龐大的戰鬥力。
可如困獸之鬥,最終還是難以逃脫。
當潘章看到部將帶來的首級,知道是袁遺、袁熙叔侄,也是這次幽州動亂髮起者後,很是意外。
“就這般死了?”
大軍調集,本想直接進入遼東,以破叛軍名義,快速定之,進而達成主帥劉祈安遼東及周邊郡地之目的。
誰能想到,早已逃脫的袁氏殘部,竟然再度殺回,宛如飛蛾撲火。
潘章感覺其中定有其他內情,在以兵士繼續調查遼東情況外,迅速為主帥劉祈去信說明。
一日後。
處於往陽樂途中的劉祈,很快收到了潘章的書信。
明白經過後,他看向這次一道同行的郭嘉、荀攸二人,遙望遼東方向,感嘆道:“這公孫度果然不簡單,今日一早,剛剛送來請降,而獻遼東,以做完全歸附安排的書信。緊接著,就傳來袁遺和袁熙,於亂軍中,身死的訊息。
可真是命運弄人啊!
公達、奉孝,你二人如何看待此事?”
劉祈問詢中,跟隨在兩側的荀攸和郭嘉,各做對視一眼。
且是軍中官職,要比郭嘉高上一些的荀攸,率先出言道:“不瞞使君,昨日時,我還同奉孝,再度說起了公孫度其人。
以之過往表現來看,乃屬於能屈能伸之輩。
這次之選擇,以攸看來,使詐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其人亦識時務之,是故所行,大體是為保全之!”
“公達所言正是!使君,我之建言,公孫度代表公孫氏,願意讓步,使君有治理地方,而防止為之把持。那當藉助此機,行做變革!
另外,我等所得之訊息,數年以來,高句麗時常來襲大漢,以遼東等地,常受滋擾。
這次公孫氏既然能做歸附,那借助此間之機會,使君在定遼東等地外,足可平之,以顯示我方之威武,而安定大漢東北外圍之胡人!”
荀攸和郭嘉,皆屬於目光長遠之輩。
二人途中做有合計,今也是相互補充,即將想法到道出。
劉祈聞此後,遠眺的視線,未有收回,他頷首道:“公達和奉孝之言,且也是我所想也!遼東等地,自古便屬於華夏之地,以樂浪及遠方之海洋,亦是如此。
公孫度攜公孫氏,能做完全投效,自是極好,以其能耐才華。便是不用於遼東,我也當用於其他地方,而安地方。
其會因之所為,而無視之。
高句麗過去數載,見我大漢衰微,多行不義。
這次兵行,且也是破之的機會。
我以遼東更北,更東之地,許可再設立一些郡縣,後做管理之!
你等覺得呢?”
劉祈的想法很簡單,這次既然遣大軍來了,糧草充分,公孫氏納頭來拜,以遼東事,得以順利解決。但這次的後方動員,卻不能浪費,足可破以這些年,時常來犯大漢的高句麗,並藉此開疆闢土。
其中所行,自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