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此,劉祈心並未慌亂,而是出奇的冷靜下來。

就彷彿是前世面對的無數次考試一樣,這於他來說,同樣是一次大考。

深呼吸,冷靜。

他不由得想起,大學擊劍課上,體育老師說的一句話。

真正的擊劍手,面對敵人,當有一顆無畏之心,一擊必中,一擊必殺。且在對敵時,相信直覺,果斷出劍。

當劉祈出奇冷靜時,立於原地時,張珍已至。

作為黃巾軍一名小首領,數月來,他殺人至少有三十多個,除了戰場上,寥寥數名漢軍外,大多是搶奪無辜百姓時,惱怒殺之。

今日這次伏擊,他連砍數人,距劉祈尚有一步之遙時,張珍忽然發現了問題。

劉祈等人,雖說很有章法,但對敵經驗不足,與他所遇那些漢軍完全不同,足見是一支新兵。而方才那聲“亭長”,讓他又有懷疑,這莫不是牟縣之所,所召的某地民夫。

想到這裡,張珍忽然有種被戲耍的感覺。

“漢軍必為保糧草而往,哪裡會管這些小民死活。我就說那群來擊之漢軍,怎得於邊緣徘徊,而為盡全力。

哼,且先取你命來!”

距劉祈不足七步之遙時,發現劉祈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張珍心中越發鎮定,念想道:此亭長怕是被我嚇傻了!

故頗為自信地揚手,打算憑著手中這把長刀,一刀將劉祈結果了去。

距離只有十來步,正砍殺兩名黃巾軍,欲來營救的許案,凝神一望,見是劉祈背影一動不動,嚇得大叫道:“亭長快躲開!”

這般喊叫,就是其他杜鄉鄉卒,含正於前廝殺的李展,也不由得回頭望去。

正在這時,劉祈動了,他用了擊劍手,最常用的對敵辦法。

前進,前進,後退,進攻!

當張珍的大刀,還沒有砍到劉祈致命之處時,劉祈的長劍,已經刺破了張珍胸膛。

而這一劍,非常迅速,又是夜幕,旁人尚未看得清楚,那黃巾軍即已倒了下去。

張珍這一倒,月色只能照得他不斷吐血的慘敗之臉,旁本來護衛安全的黃巾小卒,下意識大叫道:“首領死了!”

聽聞首領死了,其他人,哪還會去拼命,逃跑的逃跑,舉起刀劍投降者,更有無數。

兩刻鐘後,王尚率部打著火把趕來,是時,杜鄉人已於此,以打火石生起火來,打掃戰場。

傷卒們,按照劉祈要求,正在清理傷口,另做包紮。

對於戰死的數名杜鄉鄉卒,劉祈讓人將之身上木牌取下,挖坑好生掩埋。

於生死雖然見慣,但在戰場上,上一呼吸,還活得好好的同伴,便是喪命,人多嘆命運無常之感。

倒是路途中,劉祈已尋竹簡,單獨為每個杜鄉鄉卒,問詢且記錄了絕筆家書內容,便是讓身亡者的家庭,能得些許安慰。

而在王尚趕來,幫忙處置時,得聞劉祈使敵將授首,其人親自檢視屍首後,難掩吃驚之色:

“這是劉亭長所殺?好鋒利的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