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太平(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漢末年裡,董卓就是這般左右跳轉,未贏得太大功績,才成為“盧植第二”被皇帝撤下。
當然,比較而言,盧植是真正的智謀之輩,董卓於廣宗等戰場,卻如“小白”。
劉祈尚不能為全域性憂心,就很快為自己憂心了。
“將軍命令,所有招募之鄉卒,全都放下手中事務,明日開始,以近幾日建造之器械,全力以奪廣宗城!”
半個時辰後,當一名軍吏來到劉祈所處營帳,傳達此項命令後,劉祈便知道,他們這兩日的安逸結束了。
他本以為能這般安生下來,待到董卓之後,朝廷換將,黃巾軍勢弱被摧時,尋機為杜鄉眾人覓得一份戰功。
但沒想到,當天夜間,董卓親自下達的軍令,令人生出憂慮及無力感。
生逢於這個世道里,到處都寫著“吃人”兩個字。
若非他是一亭亭長,又領導杜鄉幾十好人,加上能遇到諸葛珪,只怕早在來到前線的第一日,就與許多人一樣,永遠地躺在了廣宗城下。
非出門閥世家,或是地方有名有姓的豪族大戶,想要於亂世活下去,都很困難。建功立業,更是痴人說夢。
從蓋縣往來廣宗路上,劉祈也是第一次見到,東漢末年的亂世下,什麼叫人命不如草。
戰死、餓死、病死……
普通人實在有太多死法了,恐有隻有高高在上的權貴們,才能過得滋潤一些。
就像是對面的廣宗城內,大良賢士張角,其之初衷,或真的是為貧困百姓而起事戰之,若是真能從根部改變這個時代,自是好的。但顯然,還是沒有成功。卻是直接加速了大漢王朝的覆滅。
如果沒有張角,本就充滿腐朽,需要一個英明帝王大力革新的大漢,也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人常言之太平盛世,而今的大漢,何時才能看到真正的太平?
收到軍令後,劉祈召集眾人,說道了緣由。
隨之,他一個人站在營舍外,遙望遠方廣宗城上的火光。
不知道當下的張角,於廣宗城內,又在作甚。
就如同劉祈這個小人物,擔心自己還有手下杜鄉鄉卒的安危一樣,張角於廣宗城,也正是在憂心這黃巾軍的未來。
而今距離起事,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時間。
半年時間內,如在初期,他所領之大部人馬,自是勢如破竹。
但隨後,缺少統一而有力的指揮,這才讓漢軍逐個擊破。
除此之外,他所領導的黃巾軍內部,多短視之輩,為各自之利益,或多爭鬥……一件件事下,黃巾軍到了今日這般地步,又有盧植等漢軍卓越將領指揮,是故,敗的並不冤。
但每想到,他積累十餘年之久,本該乘勢而起,卻為小人所害,倉促起事,為今日之果,種下了因。
張角這位梟雄,內心也難免生出悔恨之意。
論今日廣宗之圍,張角實際是有預料的,他使得弟弟張寶,進駐曲陽,與廣宗互成犄角,這就是為了防止某一處城池遇到危機,好做救援。
可惜的是,漢軍主力之部防守太過嚴密,又有各方面的募兵,源源不斷趕來戰場,這等情況下,想要衝破包圍,便顯得很是艱難,唯有靜待時機。
而他本人,於當前的漢軍主將董卓,並不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