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

入冬以來,朝堂為董卓之亂,依舊憂心不已。

連連從河內等地,再遣兵員以援。

十一月中,皇甫嵩在隴縣之戰中,不幸身中流失,身受重傷,讓漢軍士氣大降。

董卓趁勢再度回戰,以袁紹援助及時,堪堪抵擋,但隨之因補給被截,不得不往後退去。

朝中行做商議,最終選擇以袁紹主前方軍事,並使議郎荀攸領部,再度前往支援。

十二月初,在荀攸軍略下,袁紹、丁原等配合下,董卓與隴關下大敗,由此一掃之前的頹廢勢態,以此戰,呂布之名大起。

除過西涼戰場,從冬十月以來,尤其到了十二月,其他各地則先後送來捷報。如以荊州之地,荊州牧劉表以將領劉備,先後定荊州數千叛軍,收歸之後,更定了武陵郡所在的蠻夷之亂。

與司隸校尉屬,相鄰不遠的兗州,東郡太守曹操連番戰獲大勝,後同南下而來的渤海國相劉祈,斬得盧縣大勝,於此一掃兗州近一年來的黃巾之亂陰霾。後其人兵入任城國,再度大破叛軍。州府,朝中,皆是以書令大加讚賞。

此外,九江太守袁術,平地方夷人之亂,亦定得壽春一帶安寧。益州牧劉焉則聯合益州大族,將益州境內的黃巾叛亂之眾大破之,甚至以南中的夷人,亦多歸附……

地方之戰情,得入京師,朝臣自是歡喜。

但真正讓人感慨的,卻是青州之地的平亂。

短短數月間,渤海國相劉祈,不僅是安定了渤海國,後見臨近郡縣危急,領部而下,以做救援。

十月之後,其部眾以一往無前之勢,使叛軍潰退。等到盧縣之戰,渤海國相劉祈親臨之,指揮大戰,再破叛軍。

後大部人馬,北上東平陵,解臨淄之危……直到昨日,北海國二十萬黃巾軍歸附投降訊息傳來,從朝堂到雒陽城內,得聞訊息的所有人,莫不震驚。

在隔日的朝議中,尚書令江沛等人,大議此事,並展示了青州州府,含青州別駕劉諳在內的百名州府要員,另有萬眾地方官吏與百姓所按指印之書——以請渤海國相,而入主青州州府。

在此事上,江沛自是全力支援。於昨夜間,他甚至與一應朝中要員聚會,暗自透漏了今日之朝議。

而在看到長長的卷書,另有州府眾員上書後,盧植等人皆是安靜下來。大漢立國,數百年來,以州望所歸,少有此中人,能得此民意。

考慮到青州地方實情,朝廷經過三日的辯論,最終肯定了青州所呈之事,委任劉祈為青州牧,併兼顧渤海國相。

訊息傳出,朝野皆有譁然。

劉祈以青年之姿,不足而立,當是大漢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州府主官!

天子詔書,向青州而去時,劉祈以妻兄陳登,大將夏侯蘭,繼續留守營陵。臧霸、許桉之部,則順勢退回琅琊國,其本人則返回到了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