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兩日,在朝政安穩後,曹操先行往東郡,劉祈同袁紹,袁術,許攸等一眾人等,親往送別。

曹操也是數日中,最先離開雒陽,而往任上之人。

相別之時,眾人於城外三十里之所,說了許多話。

但等到曹操騎馬領著扈從,消失在道路盡頭,一眾人等才折返。

相比於曹操能這麼快交接手中兵權,以往地方,劉祈就要慢些,除了宮中的渤海王劉協要守孝等待些時日外,實因軍務頗多,還有一些他離開後,一些他提拔之將領任命需處置。如張遼和張楊二人,在劉祈思考下,又諮詢了二人意見,即為江沛舉薦,以留軍中,且做統兵。典韋、趙雲、夏侯蘭,太史慈等人,還有荀或,已經回信打算從潁川出發的荀攸,莫不相隨而往渤海國。

全冀州之所在,於州郡兵力調集馳援關中,另有青州和冀州黃巾軍作亂之際,形勢可謂非常嚴峻,趙雲等隨行,正可建功立業。

至於新往司隸校尉任上的袁紹,且將等冀州地方援軍於近兩日到達,才會往長安而去,行做援助。左中郎將朱儁則已先行,以朱儁所領之部,還有關中原有人馬,至少能將董卓所領涼州叛軍,阻擋一段時間。

回往雒陽城內的路上,這次袁紹卻是特別認真的向劉祈請教起了平董卓之亂。

董卓之亂,劉祈昨日還同荀或有過探討,袁紹既然問起,他便將箇中想法全盤托出。

董卓來犯關中,優勢之明顯,在於迅速及時,手下之部,戰力不凡。內中劣勢,則在於補給等方面。

朱儁,還有袁紹,其中優勢,則在於背靠弘農,有雒陽作為直接援助。但劣勢也很明顯,恰正是董卓之優勢。故以建言中,劉祈主張打的是防守,及對敵消耗。

一旦董卓攻不下關中城池,另有後續糧草不足,必然會後退,正如前些年,往來三輔掠奪的西涼叛軍一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漢就算再怎麼衰微,但於諸州之所,還有管轄之權,其中人力物力財力,絕非是一地叛軍所能比較。

劉祈的平叛思路,同袁紹不謀而合,但在細節方面,劉祈考慮的更為周全,即是隨行的許攸等人聽取,也不由得連連頷首。

從城外回去後,想到有兩日沒有歸家,劉祈特別回家了一趟。

長子劉洵已經兩個多月了,早從醜八怪進化到了小可愛。

一雙靈動黝黑的大眼,小嘴且是不斷吐著泡泡,一雙手,則慢慢揚起,摸著父親的臉。

劉祈將長子抱於懷中,在院舍內跑動了一會,小傢伙便高興的四肢扭動,咯咯笑個不停。

不得不說,劉洵即便還是一個嬰兒,但以體重之增長,非常之快,還特別好動。以劉祈看去,他這兒子長大了,說不定比他還要高大。小小年紀,力氣更是厲害,說不定將來還是個大力王。

得曉劉祈歸來,族兄劉直也迅速從羽林郎中,跑來看他這個猶子。

蓋縣老家中,妻子為他生養了兩兒一女,劉直可是對小孩子喜歡的不了。只是近些年來,因同族弟劉祈處事於外,回家日少,已是許久未見子女。但以月前,還收到了長子劉岸的書信,劉岸年有十二,誠於鄉中的私塾進學。實際上,若無劉祈,劉直這些年來,又哪裡能改善家庭,並使家中子嗣入學。

當然,這次劉直尋機來府上,也不單單是為了看猶子,更是憂心族弟離開,其人該如何?

自入羽林郎後,尤其朝政大變後,劉直於羽林郎中位置,不斷拔高,而今已是羽林右監,直處於羽林中郎將之下。能得到如此大加重用,除了朝中以劉祈向江沛之舉薦,還有劉直為人處事爽朗耿直,作戰威勐,即使人羽林郎中人馬敬佩。

在家中小舍內,一道吃過飯,當劉直提出這個問題後,劉祈認真打量了下自己這位族兄,於羽林衛中的磨礪,讓族兄劉直更添了不少膽魄

為您提供大神拾新的《漢中祖》最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