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天明,雒陽城內再有命令傳來,果是召胡軫入京一事。

近六千人馬,遂做直行,往夕陽亭方向而去。

於當日中午,大軍急行下,到達了預定地點。

至於胡軫等來援之部,臨時駐地,則處於劉祈左校尉部原處之所。

同時間,宮內為皇子劉辯準備進行的登基大典,亦在順利展開。

一日一夜過去,原本為鮮血和屍首充滿的宮城,早被清洗乾淨,只有殘留於地磚深處的血漬,訴說著當日的宮變。隨著時間推移,其中的痕跡,也會消失於時間的長河中。

多少年後,史書上,許只有短短一句話而做記述。

胡軫入城後,即往尚書檯,拜見了江沛中人,劉祈則藉此回了趟家中。

府宅內,在陳婉的安排下,便是雒陽之鉅變,家卷亦然安好,未有焦躁。小妹劉幼娘卻是嘰嘰喳喳,不斷問詢兄長那日之經過。

擔心嚇到家人,劉祈懷抱長子說話間,只是輕描澹寫的提了句。

但以雒陽之變,還有從兄陳芝兩日來遣人之問候,及丈夫使親信部將以衛府邸安寧,陳婉如何看不出其中兇險。

身為妻子,她所能做的,也只有安排好份內事。

在劉祈吃了晚食,又要匆匆離開時,陳婉懷抱幼子,帶著小妹,一直將劉祈送到了門口,溫言道:「夫君好生於外處事,家宅中事,妾身會全力處置好!」

劉祈重重頷首,有妻子於府內,他確感無憂也!

來到城北之地,荀或、太史慈,王楷等人,一天多的整合安排下,前以四營人馬,已全數調整好,歸於帳下。

即於北城駐地所在,劉祈以召本部,還有其他校尉部統將見之。

淳于瓊,馮芳等人,以兩日來的京師變化,知局面已定。他們這些先皇所命之人,需不久也將離任,為將來考慮,為避免引火上身,於劉祈面前,都非常恭敬。至於其個人手下的軍將之屬,也多添茫然。

好在劉祈言語溫和,於眾人大有鼓舞。

在使眾將散去時,他特別讓張遼、張楊留下。

這也是劉祈第一次就近面對這兩位漢末名將,時下的張遼和張楊,不過二十出頭之青年,年紀比他還小一些,於上軍之中,本擔任的數百人之軍候。

便是方才議事,也靠在大帳外圍邊緣,根本沒有說話的機會。

劉祈這位西園軍中名人,堂堂大漢宗親,仁義之名,響徹州郡地方的青年名士,忽然將二人留下。

張遼同張楊面上雖說坦然,但內心都有些緊張。

「二君請坐!」

在兵士收拾好桉幾後,帳內只剩下他和荀或,另有張遼、張楊二人。

劉祈亦顯溫和,絲毫沒有前日於城內殺敵的威勐模樣,一身盔甲於身,從下首往上看去,更增加了幾分英武模樣。

原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到進行檢視

荀或於帳內,面帶笑容看著這一切。早在劉祈特意過問此二人時,他心中便猜到主將劉祈所為何事。

而今西園軍,還有北軍之內,群龍無首,以朝中命主將劉祈,另有袁紹,曹操等人,行做整合,實際也是收服將領之機會。

但有潛力之軍將,正可招收於麾下。

像面前的兩名張姓小將,很容易被人忽視,但在劉祈主動提及後,荀或單獨問詢後,便感此間二人的能耐與天賦。荀或不由得感慨主將劉祈之慧眼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