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曹操(第1/2頁)
章節報錯
常所言,人逢喜事精神爽。
以家中再添一口人的喜悅,即便後面兩個多月,每念此,劉祈心中順暢不已。
為此,還專門請一些於署衙相識的同僚,行以宴席慶賀。
這次小宴,也於實際上,拉近了官署內眾人的關係。
而朝中,歷經兩月時間,時局再度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人事任命,尚書盧植果然按照趙融所推薦,往而平叛。
關於改刺史為州牧一事,朝中也有了決斷。毫不意外,太常劉焉,還是陰差陽錯的往益州而去,以平亂局。劉表則往荊州,以為荊州牧而約束地方……
這一切的變化,都在這數月內發生,給人之感覺,就彷彿過了數年之久一樣。
朝中變化,沒有影響劉祈在議郎位上處事,在完全熟悉職責後,除非天子相召,平日處事,劉祈都是處於官舍之內,大量閱讀從各方傳來之訊報,即如同前世閱讀資訊一樣。
回到府宅後,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陪著妻子。另有一部分時間,則常為地方友人故吏去信,以聯絡好情感。
這等生活,若可處於朝中爭議風波之外,且大漢能一直穩定下去,劉祈卻是很願意享受這般安寧。
但他很清楚,大漢朝真正的風雨,即將到來。故於外在的安穩之下,於之內心,並不像表面那般平靜。
在瞭解完朝堂內格局,並於天子相召的數次會面中,有感天子對他重用,以為西園校尉之一罷,劉祈已打算在京師之所,試著抓住這次歷史機遇。
八月初時,以王楷前番往琅琊的近一年喪期結束,劉祈為王楷去信,邀之來雒陽處事,誠以而今以大將軍府在內的朝中各府衙,正是缺人,大好推舉用之。
同時,趙雲、太史慈,夏侯蘭,王唯,也各為劉祈邀請,來往雒陽。
這些都是他之儲備將領、幕僚,若真能入西園校尉之間,足可大用自己人,以掌控其中。手中有兵士,足可在關鍵時刻,決定局面走向之部。
等到九月,王楷先行抵達雒陽,劉祈親往雒陽城外迎接。
這次同王楷分別,足足一年時間。
前番他於平原郡同叛軍作戰時,王楷因至親伯父病重,從壽光返回琅琊。至喪期結束不久,劉祈之來信,更是讓王楷感動的無以復加,在同家人告言罷,即往雒陽而來。
“子正一路勞累,且先休息一夜,明日,我再為子正接風洗塵!”
劉祈握著王楷雙手,上馬車之後,一路往為王楷安排的住舍而去,且問詢起了王楷途中行程所見,自是感慨連連。
依王楷所言,這大半年來,徐州、豫州多地,變化巨大,地方匪寇猖狂,黃巾軍四起。
若非東海郡之所,有劉祈讓人早早建立的水陸之部,只怕此時的東海郡情況,會更加嚴峻。
“我過路郯縣時,正遇到臧將軍和許將軍,各率部以平匪寇。
即得聞我乃受縣君所召,而來雒陽後,兩君還各遣人馬,以做護送!”
王楷所說之二人,正是臧霸和許桉。
早於三月前,留守與昌慮的臧霸、許桉、孫富等人,已經為來信,言之徐州牧陶謙所召,以讓昌慮部協助州府平徐州地方之亂。
陶謙也知道這部人馬,乃是劉祈親自所建,像臧霸、許桉、孫富得將,更是與劉祈關係莫逆,遂亦有信件來往說明。其中所言,表明他以州府名義,不會拆散其中之部,還會以人力物力以做支援,同時將任命臧霸、許桉等人,以為領兵將領……陶謙的誠意,可謂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