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巍入內,躬身而立。

正讀著文牘的劉祈,抬頭看了眼,隨之如往常一樣,道:“縣尉來了,請坐!”

見劉祈如此,董巍才小心坐於下首小案,沉靜中,忍不住出言道:“縣君,過去數月,下官自知失職……”

自曉董巍要論及何事,劉祈放下文牘,抬首肅容道:“董君為朝廷所命之地方官吏,該知以民為主!

過去即是過去。

但以今日,三鄉豪族,已為我覆滅,時縣衙重點,更當放於來襲匪寇上。

我方使子初召集眾吏,於兩刻鐘後議事。

董君於此,有何看法?”

董巍沒有想到,劉祈再度揭過此篇,頗顯廣闊胸襟。

他心中開懷之際,即得聞劉祈所問,又陷入沉思,劉祈這是問前者,還是後者?亦或是兩者皆有之看法?

不論其他,董巍抓住機會,忙表態道:“縣君教訓的是!

下官於昌慮任上,確屬目光短淺,自今日之後,誠會洗心革面,緊跟縣君腳步。

於縣君使人覆滅豪族,以安我昌慮安寧事上,下官認為,縣君所為及時,正是救得昌慮百姓安危也!

近些年來,韋氏等壟斷鄉里,為禍地方,奈何下官權職有限,實難予以懲處……”

反正韋氏等,悉數為劉祈所命部從誅殺,謀亂之豪族,聲勢大減,董巍又欲再度靠近劉祈,以做投效,故大數其中罪惡。

案几處,劉祈傾聽,未做打斷。

沒有向董巍這個縣尉發難,實因董巍本身尚算是個明白人,又為他沒有產生太大威脅。於他到任之後,因攝於他覆滅盜賊威望,乖巧不少,自今日之事後,若能為他所用,全力建設昌慮,自是極好。

這般總比扳倒董巍,換上一個毫不知情之人,要好得多。

人無完人,世間如張昭那般,正直多智之人,可不多也!

論完劉祈誅豪族之事,知道劉祈對泰山匪早有翻倍,董巍又說起對來襲泰山匪寇看法,隨即保證道:“時以內初平,請縣君放心,我會迅速召集各地鄉嗇夫、遊繳、亭卒,全力配合縣君,保衛昌慮安寧。”

即言畢,董巍偷偷看向劉祈,等著劉祈表態。

劉祈沉吟一聲道:“善!

廣召鄉人一事,便繼續由董君負責,我亦安心!

至於防範與反擊,還有於逃竄之韋氏反賊抓捕一事,即於稍後,同眾員一道商議!”

“有縣君此言,下官必盡全力!

內中人員之調動,亦會同孫君等通氣,保證不出差錯!”

待時至,一應官吏入內,發現董巍早來於此,同劉祈座談,面多異色。倒是知曉劉祈作為後,暗自贊之的代功曹業壽等一些早投效劉祈之吏者,無大變化,更多慶喜。

借連夜斬殺起亂豪族之事,時劉祈威望正盛,無人敢忤逆。

縣衙之內,為方真所論,又有劉祈肯定,配合業壽、董巍之言,很快將韋氏謀亂定之,並當堂用印,往州郡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