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祈如何會拒絕?

糜氏作為徐州首富,他巴不得這位金主,能為手上鄉卒建設,提供錢財支援。

故於糜竺話後,劉祈忙道謝:“自去歲太平道起事後,州郡地方,黃巾餘孽分散,盜匪四起。

今能有糜君行大義,助力安穩地方,我且代昌慮謝過劉君!”

眼看黃昏將至,而糜竺今夜,顯然難離開昌慮城,唯明日早上啟程。

他吩咐侍從準備菜食,以邀糜竺晚宴。

同時,為方真、張昭等人去言,好讓之來作陪。

糜竺此行,雖名義上是拜訪他這個昌慮縣長,然於整個昌慮縣皆屬有利。

何況糜竺本身,算得上徐州名人,在知其身份後,自不可怠慢。

於此期間,劉祈又能糜竺討論下徐州,尤以東海郡局勢。

知曉郡中太守江沛,以召豪傑臧霸入郡府為官,臧霸拒之,劉祈並不意外。其人能力有之,性情也算爽朗,如此才得一眾遊俠好友,如孫氏兄弟前番相隨。可志向之大,換句話說,非州府所召,加上職位不滿,必不會允之,誰讓臧霸確實有能力資本!

而當論起現下他的助手張昭時,糜竺推崇不少。劉祈則心嘆,張昭年紀輕輕,名聲即如此廣遠,難怪能為孫策謀士後,迅速召集徐州士人相助,且為孫策創下基業。這在縣衙短短處事月許,早已展露能力,為一縣縣丞大有屈才,何況是為徐州刺史所舉茂才。

經過這段時間之過渡,張昭要不了多久,必會升遷,為朝中再度任命。

且於交往下,他也同張昭交情深上不少,可惜昌慮廟小,尚不能一直留張昭於手下從事。即有這層關係,若以將來天下變動,他再請張昭相輔,即容易不少!

兩人言談間,時間過得飛快。

劉祈性開朗大度,加上博學多識,讓糜竺很容易生出親近之態。

在得聞劉祈於縣地之治,結合實際,而行權責分明,更以良法為之後,糜竺不僅大讚道:“劉縣君能於昌慮,誠以為本地百姓之福。”

正議論時,侍從來報,張昭等人,已至吏舍小院外,劉祈與糜竺皆出去相迎。

張昭望著面前的院舍,聽到院內傳出的笑聲,他心中有些好奇,莫非二人早相識?

即知糜竺來拜訪劉祈,他心中本有疑惑,這位常于徐州多地探訪的本地名人,怎會來了昌慮。

而今疑惑只是更深。

劉祈在看到從院門處的張昭後,忙踏出一步,牽著張昭的手,笑眯眯面向糜竺道:“子布來了,我為子布介紹一二,面前之人,正是朐縣糜君!”

“早得聞張君大名,今見果然不同凡響!”

糜竺同張昭還沒直接見過面,但於各自名聲早有聽聞,他先一步向這同齡青年行禮。

另看到劉祈同張昭關係,似是不錯,他心底也留了個底,又暗道:

張昭忙回禮道:“昭於糜君,亦是久仰!”

三人還沒入舍,方真又來了,幾人又是一番見禮。

至夜宴中,張昭和方真才知曉,原來糜竺這次到來,是想贈予昌慮一些錢物,以協助老家東海郡地方官府,能召集亭卒之屬,安穩好地方。

便是張昭,作為世家大族出身,也不由得感嘆糜氏財大氣粗。

糜氏經商數代,僕從上萬,定不為假也!

而糜竺之路過拜訪,張昭心中也有推測。

看來案几上坐著的同僚劉祈,以政績德行,不僅是於昌慮之地揚名,他於東海、徐州,只怕也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