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鉅變,人莫不大驚。

而觀大勢已去,首領已死,餘眾果斷跟著業壽,舉起了武器。

孫富與王唯專門圍堵候郎已久,踏入後,果斷取下首級,高高舉起,宣佈著勝利。

以前番寒山賊一般,地方剿匪之後,賊首之頭顱,當以送往郡中請功。待功績匯稟,郡府於主官有獎賞,於參戰之部從亦如此。

像劉祈上次,以滅賊之功,不僅得功勳記錄,更有錢財發下。但以錢財,他全部贈予了參戰部從。此中舉動,於細節入手,早使鄉卒敬重不已。

嶺山匪寨內,當各處匪賊,已平息後,劉祈即召孫觀、許案、孫富、李展、王唯等部將來此議事,以完成此地匪寨清掃。同時,讓人為縣城去信,將此捷報告知張昭、董巍等縣員。

佈置完這些,劉祈打算往匪寇大寨內看看,黃三忽來報,有俘虜之匪寇,欲要見他。

“縣君,方才那賊首候郎,正是此人所殺!

小人方才問清楚了,此人名叫業壽。

據說以前做過縣吏!”

在黃三彙報不久,衣服破亂,多顯狼狽的業壽,即被帶之。

“小人見過縣君!

於縣君大名,小人雖處於匪寨,仍聞名久矣!”

一見到劉祈,觀旁邊部從,於之態度。

業壽察言觀色下,便知曉,此中青年,當是那昌慮長。

可以劉祈年輕之姿,還有沉穩之態,也讓業壽心中一凜,曉以不好糊弄,隨之一揖及地。

常言禮多人不怪。

這次候郎為滅,雖是意料之中,但也能看出,這昌慮長之能耐。

身處於亂世間,業壽已知無路可走,若是能借此得其賞識,或可求得生存,遂而態度非常恭敬。

劉祈默默將業壽打量了一遍,未有將之扶起,沉聲道:“不用多禮,你之前能曉大義,斬殺賊首,此中功勞,我自會向上稟明府君。

以你過往所為,功過賞罰,官府自有定奪。”

能落草為寇,這名叫業壽之人,顯然另有隱情。

他如此說道,便見業壽大鬆一口氣。

前次他於縣衙,因惡了功曹,後辭職歸家,碰上太平道作亂,為鄉人裹挾,反了朝廷本是大逆不道。但其中情理可原,這次靈機一動,斬殺匪賊,未嘗沒有開脫之意。

劉祈當眾所言,即顯秉公處事之態,實令他心中鬆了一口氣。

這些年來,以地方見聞,漢將或是官吏,貪功之事,屢見不鮮。

“小人謝縣君秉公仗言,小人此番來見縣君,實際有一大事作稟!”

業壽起身後,那雙小眼,眯著看了眼旁邊的黃三。

於此,劉祈卻是直言道:“足下有話儘可道來!

能與我劉祈並肩作戰者,雖名為下屬,實為兄弟耳,更無多顧忌於身!”

這番話一出,旁邊的黃三,雖是無言,但為恩公劉祈,目中早已代表一切。

對面躬立的業壽,面上敬佩愈加。

有人氣度不凡,心胸開闊,本為成大事者!

比如眼前的昌慮長!

此中人傑,難怪能訓練出英勇之部,更有猛士投效。

自今日起,以嶺山賊之敗,昌慮境內盜匪,恐將惶惶度日。

而以覆賊之功,此間昌慮長提拔,再度為朝廷委以重任,只在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