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縣丞(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祈自然能感受到張昭本人之能力,及背後所代表的力量。
這次張昭來任昌慮縣城,無論如何,正是二人結交之機會。
他為沒落宗室,非世家高門。
想要贏得張昭真心,也唯有憑藉個人作為。
六月初三。
一船隻,從彭城出發,過留縣,出廣戚,往昌慮而來。
船頭一青年,姿態甚偉,風度不凡,其手持鵝毛扇,身著短衫,立於船頭北望。
在之身後,數名食客、及僕從正小心守候,看向前方之身影,莫不以崇敬。
這道身影,正是前歲為郡中舉為孝廉,辭之不受,今再為州府舉為茂才,而往昌慮任上,暫任縣丞的張昭。
按理說,能為州刺史舉為茂才,德行名望自是不差,最低之起點,也當是一地縣令起步,再能展現地方官吏,以賢才而用之態。
然張昭此番,卻是因母親及家族,處於彭城,不願遠離徐州,州府商議後,故讓他暫領昌慮縣丞,待有空缺後,為之升遷。
而實際上,若非是好友元達(趙昱)勸言,張昭於州中所舉茂才,也是打算辭之。
陽光普照,但見波光粼粼、
張昭衣衫飄飄,右手中的鵝毛扇,一指前方,道:“此微山湖,當真遼闊也!
昔年陪同白侯(白侯子安)先生遊此湖泊,不覺十餘年過去。
當真光陰飛逝耳!
前番景興(王朗),本有意遊此,與我同行。奈何楊公(楊賜)病重,景興憂及,歸往雒陽。”
想起師友,張昭心情有些低沉。
看到湖魚於水中嬉戲,他心情才好些。
數息後,張昭準備回往船艙,轉身側頭間,向旁邊食客問道:“
不知過此湖,距我等目的地,還有多遠?”
“君子,由此而上,於戚縣換乘後,距離昌慮並不遠也!也就三日功夫。
且據聞,歲除之際,過昌慮之水路,為盜匪所佔據,後以新縣長,率百餘名鄉卒,大破之。
是故,於五月以來,水路才重新暢通起來。
否則,我等到達戚縣之後,當繞道而行之。”
食客杜木,乃是市井刀客出身。
年二十有三,兩年前,仰慕張昭名聲,後做相隨。
其手持寬刀,落後張昭一步,戰於身後,順著張昭目光望向來往船隻,隨之出言道。
張昭目光一動,回首道:“杜君本就是昌慮人,可見與鄉地,時常關注。
不知我等昌慮長,過往之作為?”
這段時間,劉祈於昌慮所做所為,於縣中百姓稱讚下,不僅往臨縣有了莫大名聲,更傳入郡中各處。
此事,自有昌慮親友,書信間,向杜木告之。
杜木忙回道:“君子此問,在下正待告也!
……”
待杜木講述了劉祈大體履歷,張昭那雙丹鳳眼眯起遠眺道:“能以弱年之姿,受青州刺史所舉,必有過人之處。
而之於昌慮,不到半年時間,即有安一方之態,更顯非凡也!
想來這位昌慮長,也是個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