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獎賞(第1/2頁)
章節報錯
將近四百年前,陳涉、吳廣起事,曾高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實於而今,數百年來,形成的門閥世家下,權勢傳承,確也有“種”。
首先,乃是於教育之壟斷。
寒門若無渠道,想要讀書,並以尋得名士門下,難如登天。
如劉備能於盧植門下讀書,那可不屬是“寒門”。
且像諸葛氏這等大族,內部自有獨特教育方法。
而諸葛珪又擔任泰山郡郡丞,必然同泰山郡士族聯絡頗深,像諸葛瑾等人求學,也是於郡治3名儒下。
劉祈亦是清楚學習之重要,他便是奪得再多財富,暫時,也難將弟妹送入名儒手下求學,可有了諸葛氏作為靠山,那自然不同。
大漢之世道,本就不公平。
一些能用之關係,而不用之,最終吃虧的,還是家眷。
故於章氏言畢,劉祈便直接提出了這個請求。
章氏聞之,自是喜悅。
若劉祈一直這般不言道,諸葛家,尤以她本人,心中便是難安。且她於劉祈,一直當做子女看待,其家中弟妹,亦然如此。
章氏當即道:“而今泰山本地,盜匪四起,蓋縣又與青、徐相交,頗不安寧。
待阿祈你歸家時,讓阿瑾一道同你去,好將家人接來。”
“祈代弟妹,先行謝過伯母!”劉祈忙一禮道。
而聽說又有同齡少年少女,一道進學,不論性持重的諸葛瑾,兩個諸葛小妹便喜悅不已。
隨之,見章氏有興趣,諸葛瑾、諸葛亮等人,也都面露好奇,想聽聽他於冀州之事,劉祈放緩聲音,隱去了箇中兇險,輕描淡寫地講述了一遍。
得聞劉祈見過董卓、胡軫,這兩位在冀州戰場之“名人”,還各有獻計,而漢軍大勝同之脫不了干係,諸葛瑾等人別提有多麼崇拜!
又得曉青州刺史胡軫,邀請劉祈隨行,以入州府從事,劉祈卻是辭之,諸葛瑾和兄妹間,難免發出哀嘆。
待得聞劉祈于軍途之中,率部殺敵,其中激烈,諸葛瑾等人,自是緊繃神經……
等到僕從來報,言之午食做好,大家才戀戀不捨地從劉祈講述中,回過神來。
“竟不想劉家大兄,你於冀州行程,竟是如此豐富!”
吃過午食,章氏因身體之由,諸葛瑾同弟妹,陪著劉祈於前院散步,發自內心讚道。
血氣方剛的諸葛瑾,不覺也有些期待,能於戰場殺敵。
劉祈則是搖頭道:“若能憑藉機幾場戰事,使天下平定,百姓能少天災戰亂之苦,也好些!
然則,以黃巾起事後,天下恐難安也!”
劉祈所言,同大漢軍隊,而今於戰場上,贏取大勝之態,大相徑庭。
諸葛瑾少聰慧,以劉祈見識,他不會認為若此之空穴來風。
他沉吟道:“時今如此,劉大兄可是憂心,朝廷於地方放權,如興募兵之事,會使地方權勢放大,後以危及朝堂。
另以,大漢內部動亂,如西北胡羌、北方如匈奴、鮮卑、烏桓,或也有異動?
大漢陷入內憂外患,難以自保,會危及根本?”